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62788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3
《赴上海培训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393期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班暨第13期克丽缓娜班培训心得云县茶房乡桥街九年一贯制学校董万珍我是一名山村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1993年参加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工作扎扎实实,服从领导的安排,从不挑肥拣瘦。在教学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我深深地觉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观念陈旧、方法老化,甚至觉得有些职业倦怠,没有了工作热情。在这个时候中国青基会给了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深知此次培训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倍加珍惜,学习期间严格遵守培训纪律认真参加了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我收获颇多,感触很深。一、认真做事,扎实工作,无私奉献。5月10
2、日傍晚时分,我们一赶到上海交通大学七宝校区,旺小冬老师就一阵风似的带着我们去到酒店,放下行李又一阵风似的把我们带到食堂就餐,旺小冬老师风一样的行事风格使我震惊。接下来的培训期间,青基会的各位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特别是班主任李老师,69岁的年纪还能够那么认真那么敬业的工作,不畏辛苦,关心学员,任劳任怨。在我们学校一些老教师常常倚老卖老,不认真工作,对学校安排的工作抱怨连天。我也认为我老了,很多工作都力不从心,有些混日子的想法。看看李老师的工作我惭愧至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李老师为榜样,向希望工程的老师们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二、教学工作
3、,政策为先。郭景扬教授给我们做了《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的讲座,从郭景扬老师的讲座中,我深刻理解了政策的重要性,不在政策指导下的教学是盲目的。认识到了今天做教师一定要研究政策吃透政策,掌握其规律性,要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并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落实政策。作为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教育政策,才能找准自己的教育目标,进而研究自己的教法。三、为什么要教育。通过李骏扬博士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我们做教育的目的,即希望我们的孩子善良不作恶,乐观不放弃,真诚不欺骗。通过教育要使我们的孩了保持探索的好奇心,学会学习,能够发现问题,能够解决问题,屡败屡战,止于至善。给孩子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激发孩子的创新意
4、识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四、种下一棵知识树,构建一片绿色课堂。通过黄世忠老师给我们做的《智性复习——赋予认知结构生长力》理解了什么是“不带教育痕迹却有教育意义”,明白了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理解“无用”知识的有用性,“好学”比“学好”更重要,“育人”比“育才”更根本。知道了数学课中我们教什么:教不教学生不会的,只教学生不会不懂的。教了也不懂的不用教。在黄老师的数学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上几点。在这节课上我还学习到复习课的上法:1进行系统整理。2完善认知结构。3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疏通脉络,形成认知结构;澄清模糊,优化认知结构;变式应用,完善认知结构。真正的给学生
5、种下一棵知识树,构建一片绿色课堂。并且我非常认同黄老师说的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五、用爱和责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全国模范教师李莉老师在5月15日下午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徳规范》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师爱。爱是教师的天职,师爱似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师爱充满智慧。我们不但耍对优秀的学生付出爱,更要对潜能学生充满大爱。尽管殷瑛老师给我们做的是作文教学的讲座,但其中不乏对学生的爱的体现,她说好学生是夸岀来的,教师要有包容的心,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孩了、尊重孩子。“山不过来我过去”这充分体现了她对学生的态度。她教了我
6、们,要捕捉学生的兴趣点,随性而作。学生的随性而作有感而发,是最本真的东西。要习惯给学生评语,比分数评价更重要的是老师的评语,这种对话的价值从技巧的传授与点拨扩大到心灵的沟通。正确对待学生犯错,“人是在错误中成长的,要允许学生犯错”。学生犯错好比娇嫩的花朵上一时有了害虫,作为园丁的我们不能因此认定这株花已无药可治,也不能因为怕伤害花朵而不去除掉害虫,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去引导、包容、教育、感染每一个孩子,细心呵护他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要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
7、激情。”我们耍用师爱去包容学生,去发现学生的美。不要轻易发火,气量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修养。只有拥有“雅量”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人生才会活岀大境界。人有一分气量,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必多一分事业,气量对人的功名事业,至关重要!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雅量,让自己的天空越来越宽广。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学生性教育势在必行。职业倦怠是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张静涟女士从“教师的心理问题的案例”、“教师心理问题的危害”给我们阐述了这个问题。同样的角色、责任、压力,带给每个人所感受的压力指数和幸福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