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候中的欲与罚关于《哈姆莱特》

症候中的欲与罚关于《哈姆莱特》

ID:41844464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3

症候中的欲与罚关于《哈姆莱特》_第1页
症候中的欲与罚关于《哈姆莱特》_第2页
症候中的欲与罚关于《哈姆莱特》_第3页
资源描述:

《症候中的欲与罚关于《哈姆莱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症候中的欲与罚——关于《哈姆莱特》吴利琴管院2005级6班2005041347古往今来,各国文学作品浩瀚无比,而由此衍生的文艺学体系更是具有汪洋恣肆,体大精深的版图。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文艺学在广阔的领域里冇着灿若繁星的成就。在接触了从兆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角度评论文学作品的学术从后,颇有感触,现以英国戏剧《哈姆莱特》为例,浅谈文艺学中的精神分析批评法。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代表作Z—《哈姆莱特》讲述的是一个发牛在小世纪的充满诡异色彩的王室复仇故事,又译作《王了复仇记》。该剧情节曲折动人,是屮外读者所耳熟能详的,而牛于1564年的莎翁対于古典英文的完美运用更是为此剧营造出一种诗性的恐怖美学意味,其

2、中人物的个性及心理状态是很耐人寻味的。精神分析先驱荣格曾就类型学问题讨论过美学屮的类型问题。针对弗洛伊徳提出的“移情”(transference),荣格进行了涉及审美态度心理学的研究。他认为,所谓移情,是一种知觉过程,是通过情感的媒介而转化成一种基本的进入客体的心理内容。根据这个理论,无论是16世纪《哈姆莱特》上演时观众对王了际遇的感同身受还是今人在赏析戏剧原著时的共鸣都属于移情的具体表现。于是,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人内心的“木我”以及“潜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多么一致的,这种体现在文艺美学上的心理问题与精神分析中的相关论述是不谋而合的。我们可以由此从现实生活反推入剧木,探究剧屮人物的心理状态极其

3、起因,从而简要地分析灵魂革因与文艺作品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我不得不再次提起“俄狄浦斯情节”(Oedipuscomplex),这个名词在文学与心理学中广泛存在且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此作为对哈姆莱特内心进行探索的起点,是非常乂必要的。根据弗洛伊徳在《精神分析引论》小的定义,我们很清楚俄狄浦斯情节的具体表现是男孩潜意识里排斥父亲,占有母亲的欲望(女孩则正好相反,但在具体心理状态上与男孩有性别特征上的区别)。这种情节是随着儿童的成长发展的,是性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哈姆莱特的潜意识里存在着这一情节。也许说到这里,有人会认为我的说法不可理喻而强烈质疑:“你的意思难道是哈姆莱特在潜意识里感谢

4、叔父害死父王,使他能够单独拥冇母亲吗?”关于这一点我必须说明,我确实持有类似的观点,虽然这种说法看来的确是非常荒谬的,但是我并不希望文学批评简单地从哈姆莱特痛恨母亲不贞,一心要诛杀叔父为父报仇这些外在的情节来看问题。既然我选择了精神分析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就应该深入一点去直面事物的木源。实际上,俄狄浦斯情节在人类幼年性心理的发育未进入成人的住殖性行为意识阶段时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而在成年人群屮依然以隐晦变相的形态存在并发展,所以哈姆莱特的潜意识中其实是存在着这种感情的。而正如普通人一样,这种情感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是受到外界的不断影响而变化的,因此它以他种的形态潜伏,而当他看到叔父为母亲成婚的吋候,

5、这种复杂的性心理状态又以另一特定的突破口得到表现,加剧了对叔父的仇恨。我们可以具体看看哈姆莱特的台词,从屮发掘一些人物的心理细节。叔父与哈姆莱特的母后进行婚礼时。KingClaudius:Takethyfairhour,laertes;timebethine,andthybestgracesspenditatthywill!Butnow,mycousinHamlet,andmyson.Hamlet[aside]:Alittlemorethankin,andlessthankind.虽然当时老国王的死亡真和尚不明确,但叔侄二人在剧中首次碰而的场景就充满一种的不快的暗涌。血对叔父虚情假意的言语,哈

6、姆莱特表现得冷漠而抑郁。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的确十分精湛,他所惯用的戏肿J语言和场景调度有着光怪陆离的画布感,其诗性的构建和高于现实的表演性给予了作品不小的张力和宿命式特色。这个场景非常重要,虽然仅仅几句对白,却铺陈出整个戏剧向高潮推进的前奏和基调,而在这种艺术化的人物语言与动作中,我们仍能看出哈姆莱特对叔父乱伦娶嫂的强烈不快。况且如上文分析,所娶Z人正是哈姆莱特植入了俄狄浦斯情感的纶母。这种复朵的心态交织在他和叔父之间,与其说是宫廷才盾,不如说是两个男性的性抗争心理。而紧接着该场景,哈姆莱特以一段独白无限忧伤地对母亲改嫁的行为作了一番责备,更进一步表现出他对丁母亲的这和叶青感受到掠夺后的沮丧,

7、而他的潜意识将这种被破坏的欲望改装成对母亲不伦之行的鄙夷,正是非常符合精神分析中的转移理论的。这种情感对于后面情节的演变和人物表现都冇着关键性的作丿IJ。随着情节的发展,当哈姆莱特意外地发现父干-死亡的真相时,背负仇恨的他变得更加忧郁而乖张,这个人物的台词渐渐有一种喷薄之势,除了那段思考牛:存还是灭亡的经典桥段以外,不乏更多出彩之处。我们再选择一小段具体来看:Hamlet:Nay,buttoli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