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科学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ID:41823348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3

科学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_第1页
科学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_第2页
科学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_第3页
科学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_第4页
科学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袁隆平袁隆平先牛•研究杂交水稻成功,每年增产的粮食能养活五冇万人口,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按照中国道教的册封方法,封袁隆平先生为谷神是当Z无愧的。“五一”前夕,一个特别的国际快递从人洋彼岸送达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屮心。世界“杂交水稻Z父”、小国工程院院丄袁隆平,4月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止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而在这之前,袁隆平的名字伴随着他所研究的超级杂交水稻,早已走出了湖南,定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2003年,收获的季节,成千上万的农民们欢聚在

2、稻场上,手捧金色的稻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灿烂笑容,在此起彼伏的稻浪中齐声高呼着:“中国人万岁!”这动人的一幕,发生在印度尼西亚农村的庆丰收典礼上。在印尼农民身边的稻田里,一边是产量翻了儿十倍的金黄饱满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一边是本地产量低下的干瘪稻穗,优势立竿见彫,农民们难掩饱尝饥饿的苦楚后心中的喜悦。中国的杂交水稻为他们带去的不仅仅是生存的保障,更让他们从心底记住了这个已经被世界熟知的名字袁隆平。因种植超级杂交水稻而喜获丰收的湖南农民曾经高兴地在自家的门口贴上了“发家致富靠邓小平粮食丰收靠袁隆平”的对联。如今,这

3、位农学巨匠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已达到一半以上。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截至目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來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名科技人员。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力公顷,每公顷增产1至2吨。有人算过一笔账,种

4、植超级杂交稻每年住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创新才是科研木色”“如果我国一半左右的稻III,即2亿亩稻III种植这种亩产800公斤的超级稻的话,每年能够增收粮食300亿公斤。”这是2004年10刀,湖南省湘潭县泉塘了乡的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807.46公斤,通过了国家专家组的验收时袁隆平做出的预测。300亿公斤粮食是个什么概念?袁隆平对记者说:“整个湖南大概有6600万人口,300亿公斤比整个湖南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述耍高,能够养活7000多

5、万人。”水稻亩产从600公斤提高到800公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袁隆平从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计划”后,儿乎每三年就能让杂交稻单产潜力成功提高100公斤,他的研究似乎是一•株最为优良的作物多产且稳定。然而,这300亿公斤粮食的产生,还是缘于一个偏远地区的中专教师对遗传学的“无知”。1960年,当在偏远地区中专执教的袁隆平发现了一株犬然的杂交稻并开始研究时,许多人嘲笑说提出杂交水稻这一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当时,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遗传学原理》小明确指出,花授粉作物白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

6、势”。1964年,他在学校的试验山里偶然发现了一株长势良好的水稻,精心培育了一年,希望笫二代会有更好的收获,但是一年后那株水稻的笫二代却出乎袁隆平的意料。水稻一抽穗,令他大失所望,高的高矮的矮,在失望之余,袁隆平的脑子里产牛了灵感,粉种不会有分离的,这很可能是一个天然杂交种,与书本上讲的不一样,有了新想法的他马上着手做人工杂交,第二年证明,的确有杂交组合,不是单一的品种,也有很强优势。于是,袁隆平更加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心,他坚信,水稻有杂种优势。1965年,袁隆平写出了笫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但是,由于论文

7、与书木上的经典学说相背离,袁隆平当时又没有什么学术地位,论文的内容并不被学术界认同。有人说,他对遗传学无知,更有人说他异想天开。袁隆平没有动摇,但是他也知道,这条路充满了坎坷少风险。为了培育杂交稻,他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培育雄性不育系水稻,从1964年开始,他们通过数以万计的逐穗检查,终于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系水稻,但研究远未见到曙光。到197()年,他们用国内外几百个品种做了几千个杂交组合,结果还是无法取得突破。心情降到谷底的袁隆平并没冇丧失信心,经过总结后他毅然决定,调整技术路线,寻找新的突破口。经历了上千次的

8、失败后袁隆平吸取教训,准备从与水稻亲缘关系较远的野生稻上寻找突破口。这棵水稻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野败,是袁隆平的助手1970年在海南岛的一片沼泽地发现的,正是它打开了研究杂交水稻最关键的一环。1973年,三系法杂交水稻获得成功,这位提出外行言论的教师却成功选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亩产达到623公斤。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