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14246
大小:18.6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2
《2019教师工作心得:一个教师的人格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工作心得:一个教师的人格之道 善喻善问现代心理学认为,在教师的诸多人格特征中,热情、耐心教导学生是一个好教师首先要具备的。热情耐心地教导学生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良好的心理催化作用。《学记》中就有这样的思想。如:“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认为只有做到“和易以思”才可算是善于启发诱导了。《学记》强调教师首先要善于“喻”,即善于教谕、开导、讲授。衡量教师“善喻”的标
2、准是“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就是说教师的言语讲授,必须做到语言简练而析理透彻,论述深奥而道理却不晦涩,举例典型精当却能说明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继承发扬自己的志向,以求得长足的进步。仅仅“善喻”还不够,还必须做到“博喻”,即能够“叩其两端”。教师的教学,只有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才能广泛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记》同时也强调“问”的方法技巧在教学中的作用。“问”包括发问和答问两个方面。《学记》发展了孔子“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的思想,把“疑”作为启发诱导的
3、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善问”及“善问”的方法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它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悦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即教师提问应当像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从易到难,步步深入,久而久之就会迎刃而解,而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这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引产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知兴知废“君子既知教之所兴,又知教之所废,然后可以为师也。”只有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才能成为一名教师,这是《学记》提出的教师人格的重要特征。对教师来说,要懂得的规律很多,主要有: 第一,懂得“豫、时、孙、摩”的规律。《学记》中通过对“四兴”、“六废”的
4、对比论证,提出了豫、时、孙、摩的教学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这是对预防性原则的阐释。就是说,对学生进行教育,就要防患于未然,在学生还未出现不良行为之前就应进行教育。“时”,指及时性原则。《学记》指出:“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说明教育学生应掌握火候,把握机遇,及时施教。“孙”指顺应性原则。《学记》说:“不凌节而施之谓孙”。“节”是指学生入学时的深浅次第,材质的优劣好坏。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摩”,指观摩性原则。这里说的观摩,指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否则就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第二,明
5、确“长善救失”的道理。《学记》指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长善”,就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进步,加以充分肯定和鼓励,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长善”的目的不只是发扬优点,而且还要调动自身的优点去克服自身的缺点,这就是“救失”。但要“长善救失”,就得充分了解学生,切住他们的思想脉搏,这就是“知其心”。“知其心然后救其失”,只有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才能作充分的了解分析和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克服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第三,懂得“藏息相辅”的规律。所谓“藏息相辅”,是指课内外结合,劳逸结合。《学记》
6、强调:“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老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授课,不能有随意性。课余的时间,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和参加游戏活动。“藏焉修焉”,强调的是课内学习,“息焉游焉”讲的是课外的作业与交友及各种游艺活动。要求教师懂得学生生理机制的紧张与疲倦和心理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等基本特点并合理而辩证地处理这种关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第四,懂得“进学之道”。在《学记》短短一千余字的篇幅中,就有七次直接谈到“志”,其中主要有:“一年视离经辩志”;“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君子可以有志于学矣”。它强调为学必须首先教人“立志”,
7、认为这是学者想要成功的动力源泉,是学习的根本。 教学相长教师,常被看作是知识的象征,没有知识就不能为师,所以知识修养是教师赖以为本的基础,也是赢得学生尊重、树立教师威信的重要条件。因为在学生看来,教师首先应该是学识渊博、专业精深的人。而学生常常又会因崇尚教师广博的学识产生对教师的敬慕之情并产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内驱力。《学记》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它把学识渊博,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解答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实际问题作为择师的重要条件,认为这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人格特征。《学记》明确指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还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8、,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