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ID:4180377

大小:1.10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7-11-29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_第1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_第2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_第3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_第4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内容1、人工湿地概述2、人工湿地的构成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类型4、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机理5、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系统工艺流程6、人工湿地的启动与运行7、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8、人工湿地净化污水发展趋势湿地《湿地公约》指出“湿地是不论其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常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碱水或碱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过6m的海滩水域。”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沿岸带水域。1、人工湿地概述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景观价值(九寨沟

2、)水的生态循环净化功能气候的影响丰富物产资源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人工湿地根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人工湿地指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充填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2、人工湿地的构成基质:提供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并对污染物起过滤、吸收作用的填充材料。植物:高等维管束植物。微生物、微型生物:植物根系周围的区系微生物、基质表面生物膜及周边的微

3、生物。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类型根据污水在人工湿地系统中流动的方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一般可分为表面流、垂直流和水平潜流。表面流人工湿地为自由水面湿地。废水在湿地中形成一层地表流,以较慢的流速水平流动,与自然湿地极为相似。污水直接暴露在大气中,易导致污水中的细菌等污染物散播到大气中而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负荷小,处理效果差,运行受气候影响较大,在寒冷地区污水易结冰而影响处理效果,故一般不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填料床底部,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O2可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湿地系统。该系统硝化能力较高,可用于处理

4、氨氮含量较高的污水,但其处理有机物能力欠佳,控制复杂,夏季易滋生蚊蝇,建造要求高,故使用较少。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为地下水流湿地。废水通过布水管道以水平渗透或垂直渗透形式通过填料,在水床最低位运行,床体表面种植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芦苇),净化后的水体经集水管道收集排放。床底铺防渗膜,可防止污染地下水。BOD、COD等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去除率高,受气候影响小,夏季无臭味、无蚊虫滋生,在寒冷地区也可以正常运行。目前国际上采用较多的是水平潜流人工湿地。4、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机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是一个化学、物理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过程

5、。其化学处理过程是氧化分解,物理处理过程是过滤和吸附,生物处理过程是吸收利用和分解。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所针对的污染物(环境影响主力因子)主要为氮、磷、悬浮物(SS)、有机物(BOD、COD)、重金属等。污水中的悬浮物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如有机物、氮磷、重金属和病原菌等,因此去除悬浮物可以提高污水的去除率。悬浮物(SS)的去除主要通过基质的过滤、污泥沉淀及根系附着来完成。为防止在进水口附近发生堵塞,进水前应设置预处理以降低总固体浓度,一般设置沉淀池即可。悬浮物的去除微生物在具有巨大比表面积的土壤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当污水流经土

6、壤颗粒表面时,不溶性的有机物通过基质的沉淀、过滤和吸附作用被截留,然后被微小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被分解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最终被异养微生物转化为微生物体、CO2、甲烷和水、无机氮、无机磷。有机物的去除氮、磷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无机氮包括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有机氮包括尿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其去除途径包括基质的吸附、过滤、沉淀、挥发、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污水中的磷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其去除途径主要包括微生物同化、基质吸附、植物吸收及污泥

7、沉淀。工程实际及理论研究均表明,污水中磷的去除是以基质吸附及污泥沉淀为主。重金属的去除金属离子去除机理主要有: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土壤胶体颗粒的吸附、悬浮颗粒的过滤和沉淀,人工湿地对污水中重金属去除是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基质等组成成分共同起作用的。5、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系统工艺流程按工程接纳的污水类型,基本工艺流程如下:a)当工程接纳城镇生活污水及与生活污水性质相近的其它污水时,基本工艺流程为:b)当工程接纳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时,基本工艺流程为:预处理的程度和方式应综合考虑污水水质、人工湿地类型及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可选择格栅、

8、沉砂、初沉、均质等一级处理工艺,物化强化法、AB法前段、水解酸化、浮动生物床等一级强化处理工艺,以及SBR、氧化沟、A/O、生物接触氧化等二级处理工艺。后处理工艺也叫末端处理工艺。通常起到杀菌消毒、强化出水水质、改善景观效果等的作用。常用的工艺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