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答疑解惑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答疑解惑

ID:41761598

大小:1.86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1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答疑解惑_第1页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答疑解惑_第2页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答疑解惑_第3页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答疑解惑_第4页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答疑解惑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答疑解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答疑解惑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进入倒计时阶段,很多考生都蓄势待发的紧张备考着。为学生解疑答惑是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国各地的考生在备考国考申论的过程中,有着相似的困惑,也频频陷入申论备考的种种误区。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成长,我对考生备考申论过程中的疑惑进行了总结,希望为大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学生困惑1:对于申论的同一道题,我发现不同的资料对同一道题的答案解析都不相同,我不知道该去参考哪一个答案?哪一个答案是对的呢?老师意见1:申论的客观性试题是有参考答案的,阅卷老师拿到的参考答案是只有关键词的参考答案。在改卷

2、的过程中,只要考生踩到了关键词,就会拿到相应的分数。但是,关键词本身是不能满足申论客观性试题每一道题的字数要求的(如不超过200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会将拿到的每道题的关键词扩展成句子,形成连贯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理论素养,所以他们扩展后的答案就出现了差异。因此,广大考生不必纠结于每个答案的每句话是怎么表达的,只要能把关键词表达出来就是拿到了相应的分数。学生困惑2:课堂聆听过老师对解题技巧的讲解后自己去练习真题的时候,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回答到点子上了,可对照参考答案后,发现我与参考答案的距离遥不可及。比如08年国考第五题,我自己

3、去写,结果一看参考答案,完全牛头不对马嘴,自己根本达不到答案讲的那个层次,当时就觉得特别泄气,自信心很受打击,有时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很多题目我觉得就是得按出题者的意图来答,但往往就是想不到出题者的意图。比如09年国考第二题,对林老板心态的分析,我感觉这要答一部分国家政策的原因,因为外部经济条件的风险,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境,但我看答案完全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我想,这就是因为我没有抓住出题者的意图吧?这个让我觉得很困惑。)老师意见2:首先这是备考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也是考生能力不断提升的必经阶段。说它正常,原因在于申论每道题的答案都是主观性的,大家

4、拿到的参考答案是不同的老师站在自己的政治素养基础上对标准答案进行扩展的结果,同一份试题,不同老师会有不同的演绎。因此,考生不需要苛求自己一定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只要能够把关键词汇(关键含义)答出来,就可以拿到分数。说它是必经过程,原因在于,作为零基础的考生,对于申论没有太深的理解、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不可能立刻达到解析答案老师的那个高度,所以开始会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但是,这个时候一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这个时候更不能气馁、退缩,对照答案,反思自己为何当时想不到,猜测解析老师的思路,告诫自己以后类似试题应该怎样思考和解答。发现问题—反思—总结—演练,通过08-12年8套真

5、题的演练,只要大家不断努力、不断提升,持之以恒就可以逐渐接近答案,甚至超过某些解析结果。学生困惑3:通过做题,我发现申论的概括题答案有种趋势就是,答案要求逻辑性越来越高。比如11年国考省部级的“概述黄河安澜800年的原因”,答案中将信息点分成主客观两方面大的原因,然后再分别解释具体的原因,11年国考地市级的试题概述打工子弟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具体表现,答案就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和家长三个层面展开的。再比如09年国考第一题,让概述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是老师上课的时候说是按工农业两方面回答,我想我根本想不到这一块。老师意见3:该考生能提出这个问题,看来已经是经过了很多思

6、考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国考命题的一个趋势,必须引起考生的注意。概括题已经由原来的找到信息就可能拿到高分的情况转换到不仅要找到有效信息点同时还要将有效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编排,才可能拿到高分。针对这种情形,考生的应对措施有两个,即宏观把控材料和从材料中寻找线索。比如,09年国考第一题——概述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给定材料1”中首段首句介绍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而第二段首句“今年9月8日至10日,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焦

7、作市农村考察粮食生产,”后面材料都是讲工业的产业结构转型问题和粮食生产、粮价问题。所以,只要考生能有宏观把控整个材料,尤其关注首段材料、权威人物的行为就很容易找到方向。而对于11年国考地市级的试题让“概述打工子弟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具体表现”一题,细心的同学会发现那年材料的给定资料“1”首段首句“.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后面的材料就是围绕这两类学校展开的。所以,只要考生能够从宏观上把控材料、寻找材料中的线索,就容易找到逻辑关系。学生困惑4:对于最让人头痛的大作文,老师课堂上讲过说,策论文更易于被作文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