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760881
大小:573.5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01
《3第三章岩体的变形与破坏(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岩体的变形与破坏变形:不发生宏观连续性的变化,只发生形、体变化。破坏:既发生形、体变化、也发生宏观连续性的变化。1.岩体变形破坏的一般过程和特点(1)岩体变形破坏的基本过程及发展阶段D峰值遇度1产i/zZ—长期破坏\\\强度'不稳定破裂阶段,累进性破坏B也0”1///破裂开始\稳定破裂阶段fAA//1/■一•盘乜匹力曲/、、残余强度、厂弹性变形阶段2、):非线性压缩变形一变形对应力的变化反应明显;裂隙闭合、充填物压密。应力-应变曲线呈减速型(下凹型)。②弹性变形阶段(AB段):经压缩变形后,岩体由不连续介质转变为连续介质;应力-应变呈线性关系;弹性极限B点。③稳定破裂发展阶段(BC段):超过弹性极限(屈服点)后,进入塑性变形阶段。a.出现微破裂,随应力增t而发展,应力保持不变、破裂则停止发展;b.应变:侧向应变加速发展,轴向应变有所增高,体积压缩速率减缓(由于微破裂的出现);①不稳定破裂发展阶段(CD段):微破裂发展出现质的变化:3•破裂过程小的应力集3、小效应显著,即使是荷载应力保持不变,破裂仍会不断地累进性发展;b.最薄弱部位首先破坏,应力重分布导致次薄弱部位破坏,直至整体破坏。“累进性破坏”。C.应变:体积应变转为膨胀,轴向及侧向应变速率加速增大;探结构不均匀;起始点为“长期强度”;②强度丧失、完全破坏阶段(DE段):破裂面发展为宏观贯通性破坏面,强度迅速降低,岩体被分割成相互分离的块体一完全破坏。应重视的问题:①各发展阶段的界限点,尤其是“长期强度”;②空隙压力曲线:a.空隙水压力~体积应变、变形发展阶段;b・工程意义:滑坡、地震等。(2)岩体破坏4、的基本形式①张性破坏(图示);②剪切破坏(图示):剪断,剪切。③塑性破坏(图示)。破坏形式取决于:荷载条件、岩体的岩性及结构特征;二者的相互关系。s图3—2岩石的三向应力状态与破坏方式(据伯奈克斯,1974)(a)拉断破坏;(b)剪断破坏;(c)塑性破坏000①破坏形式与受力状态的关系:比与围压O3有关:低围压或负围压一拉张破坏(图示);屮等围压一剪切破坏(图示);高围压(150MN/m2=1500kg/cm2)—塑性破坏。b・与。2的关系:o2/03<4(包括。2二。3),岩体剪断破坏,破坏角约0二255、°;o2/a3>8(包括。2二。)拉断破坏,破坏面〃O”破坏角0°4^o2/o3^8:张、剪性破坏,破坏角0二15°。②破坏形式与岩体结构的关系:完整块体状一张性破坏;碎裂结构、碎块结构一塑性破坏;裂隙岩体一取决于结构面与各主应力Z间的方位关系。1.岩体的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取决于:岩性、结构;受力状态。一组结构面岩体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形式及极限强度性状。极限应力比n二。]/。3(岩体破坏吋的大、小应力)图3—4三种破坏形式的极限应力系数3)(据K・W.John,1969)①一沿结构面滑动;②一剪断完整岩6、石;③■■部分沿结构面,部分剪断完整岩石;围压:(1)当(45。-4)/2)-17/2)+17°岩体沿结构面滑动破坏,岩体强度受结构面的Ci、>控制;00、a二(45。-(1)/2)时,强度最小。随a增大或减小,强度增大。(2)当a>(45°-4>/2)+27°剪断完整岩石;岩体强度受岩石的Ce、(1)e控制;岩体强度随结构面间距变小而降低。当间距足够大时,岩体强度接近岩石材料强度。(3)当0/2)+277、°部分沿结构面滑动,部分剪断岩石。岩体强度与结构而和岩石的抗剪性能均有关,且当a由8°-0。及42°-52。,强度随Z增高。1.岩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破坏(1)拉断破坏机制①拉应力条件下的拉断破坏:岩体单向受拉或负围压。乩与s垂直的裂隙,两端拉应力集中,最先拉断;a.只要应力达到抗拉强度,即使应力不再增加,破裂也要发展。破坏准则:[。3]上St②压应力条件下的拉裂:与OI成一定交角的裂隙两端拉应力最高,形成平行于OI的拉裂面。图3—7压应力条件下岩体的拉断破坏过程a.单向受压:[oJ二8Stb•三向受力:8、(。厂。3)/(。i+。3)上(2)剪切变形破坏机制与过程①完整岩体的剪断破坏机制:a・纵向张性微破裂发展(图示);b・微观横向压碎代发展(图示);c・切断“薄梁”,累进性破坏(图示);(a)(b)(c)(d)图3—9岩体剪断破坏过程模式图(据Lajitai,1974)(a)一(b)为稳定破裂阶段;(c)—(d)为不稳定破裂阶段;(e)为剪断②沿已有结构面的剪切破坏机制:剪应力c+c0HHmLE②
2、):非线性压缩变形一变形对应力的变化反应明显;裂隙闭合、充填物压密。应力-应变曲线呈减速型(下凹型)。②弹性变形阶段(AB段):经压缩变形后,岩体由不连续介质转变为连续介质;应力-应变呈线性关系;弹性极限B点。③稳定破裂发展阶段(BC段):超过弹性极限(屈服点)后,进入塑性变形阶段。a.出现微破裂,随应力增t而发展,应力保持不变、破裂则停止发展;b.应变:侧向应变加速发展,轴向应变有所增高,体积压缩速率减缓(由于微破裂的出现);①不稳定破裂发展阶段(CD段):微破裂发展出现质的变化:3•破裂过程小的应力集
3、小效应显著,即使是荷载应力保持不变,破裂仍会不断地累进性发展;b.最薄弱部位首先破坏,应力重分布导致次薄弱部位破坏,直至整体破坏。“累进性破坏”。C.应变:体积应变转为膨胀,轴向及侧向应变速率加速增大;探结构不均匀;起始点为“长期强度”;②强度丧失、完全破坏阶段(DE段):破裂面发展为宏观贯通性破坏面,强度迅速降低,岩体被分割成相互分离的块体一完全破坏。应重视的问题:①各发展阶段的界限点,尤其是“长期强度”;②空隙压力曲线:a.空隙水压力~体积应变、变形发展阶段;b・工程意义:滑坡、地震等。(2)岩体破坏
4、的基本形式①张性破坏(图示);②剪切破坏(图示):剪断,剪切。③塑性破坏(图示)。破坏形式取决于:荷载条件、岩体的岩性及结构特征;二者的相互关系。s图3—2岩石的三向应力状态与破坏方式(据伯奈克斯,1974)(a)拉断破坏;(b)剪断破坏;(c)塑性破坏000①破坏形式与受力状态的关系:比与围压O3有关:低围压或负围压一拉张破坏(图示);屮等围压一剪切破坏(图示);高围压(150MN/m2=1500kg/cm2)—塑性破坏。b・与。2的关系:o2/03<4(包括。2二。3),岩体剪断破坏,破坏角约0二25
5、°;o2/a3>8(包括。2二。)拉断破坏,破坏面〃O”破坏角0°4^o2/o3^8:张、剪性破坏,破坏角0二15°。②破坏形式与岩体结构的关系:完整块体状一张性破坏;碎裂结构、碎块结构一塑性破坏;裂隙岩体一取决于结构面与各主应力Z间的方位关系。1.岩体的强度特性强度特性取决于:岩性、结构;受力状态。一组结构面岩体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形式及极限强度性状。极限应力比n二。]/。3(岩体破坏吋的大、小应力)图3—4三种破坏形式的极限应力系数3)(据K・W.John,1969)①一沿结构面滑动;②一剪断完整岩
6、石;③■■部分沿结构面,部分剪断完整岩石;围压:(1)当(45。-4)/2)-17/2)+17°岩体沿结构面滑动破坏,岩体强度受结构面的Ci、>控制;00、a二(45。-(1)/2)时,强度最小。随a增大或减小,强度增大。(2)当a>(45°-4>/2)+27°剪断完整岩石;岩体强度受岩石的Ce、(1)e控制;岩体强度随结构面间距变小而降低。当间距足够大时,岩体强度接近岩石材料强度。(3)当0/2)+27
7、°部分沿结构面滑动,部分剪断岩石。岩体强度与结构而和岩石的抗剪性能均有关,且当a由8°-0。及42°-52。,强度随Z增高。1.岩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破坏(1)拉断破坏机制①拉应力条件下的拉断破坏:岩体单向受拉或负围压。乩与s垂直的裂隙,两端拉应力集中,最先拉断;a.只要应力达到抗拉强度,即使应力不再增加,破裂也要发展。破坏准则:[。3]上St②压应力条件下的拉裂:与OI成一定交角的裂隙两端拉应力最高,形成平行于OI的拉裂面。图3—7压应力条件下岩体的拉断破坏过程a.单向受压:[oJ二8Stb•三向受力:
8、(。厂。3)/(。i+。3)上(2)剪切变形破坏机制与过程①完整岩体的剪断破坏机制:a・纵向张性微破裂发展(图示);b・微观横向压碎代发展(图示);c・切断“薄梁”,累进性破坏(图示);(a)(b)(c)(d)图3—9岩体剪断破坏过程模式图(据Lajitai,1974)(a)一(b)为稳定破裂阶段;(c)—(d)为不稳定破裂阶段;(e)为剪断②沿已有结构面的剪切破坏机制:剪应力c+c0HHmLE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