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力的等效和替代每课一练(粤教版必修1)

33力的等效和替代每课一练(粤教版必修1)

ID:41747613

大小:64.8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31

33力的等效和替代每课一练(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33力的等效和替代每课一练(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33力的等效和替代每课一练(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33力的等效和替代每课一练(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33力的等效和替代每课一练(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33力的等效和替代每课一练(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巩也篇1.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贝!1()A.两个力的大小相同B.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C.两个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D.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相同答案:D2.下图中,电灯所受的拉力F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解析:电灯所受的拉力F,作用在电灯上,方向沿绳子向上,所以B正确.答案:B3・比较下列两力的大小,正确的是()5N1Ii20N,1111I」1rlF、F.12A・F1>F2B・Fx

2、4.在“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必须使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B.将橡皮筋拉得越长,实验误差越小C・若保持两分力方向不变,将两分力大小各增大1倍,合力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且方向不变D・只要结点位置不变,无论两分力如何改变,其合力不会改变解析: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而不是无条件地将橡皮筋拉得越长越好.答案:B4.(双选)关于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和分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几个分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共同的作用效果与它们合力单独作用效果相同C.几个分力一定要同一

3、性质的力才可以合成D・几个力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才可以合成答案:BD4.在“寻找等效力”的实验中,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注意A.测量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点S'B.测量前应该把两弹簧测力计互相钩在一起并对拉,观察它们的示数是否相同,应选用示数不同的一对弹簧测力计A.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称壳不要与纸面摩擦B.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应该在一条直线上解析:在“寻找等效力”的实验前,首先要确认弹簧测力计是准确的,可从两方面检查,一是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二是将两弹簧测力计互相钩在一起并对拉,观察它们的示数是否相同,应选用示数相同的一对

4、弹簧测力计,所以A对B错.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称壳与纸面的摩擦并不会影响其读数,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轴线若不在一条直线上,则读数会偏小,C错D对.答案:AD5.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与它们合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分力B.合力一定小于每一分力C.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D・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180°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解析:两个力的合力取值范围为F{-F2^F合冬尺+局,选D.答案:D4.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尺、屁和尸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i>jF2>F3B

5、.F3>Fi>F2C.Fi>Fy>FyD・F3>F2>Fi解析:由平衡条件可得^sin30°=F2sin60°,Fjcos30°+F2cos60o=F3,解方程可得B对.答案:B4.2010年广州亚运会,我国运动员陈一冰勇夺吊环冠军,为中国体育军团勇夺第一金,其中有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就是先双手撑住吊环(设开始时两绳与肩同宽),然后身体下移,双臂缓慢张开到如图所示位置,则在两手之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吊环的两根绳的拉力Ft{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及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为()A.町增大,F不变B.增大,F增大C.巧增大,F减小D.Ft减小,F不变解析:由平衡条件可得F=2Ft€osO=mg

6、,当两手之间的距离增大时,0增大时,cos<9减少,尸卩增大,F不变,选A.答案:A10・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N、最小刻度为0.1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1)由图中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和N(只需读到0.1N).(2)在下面的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解析:(1)由题图可知,弹簧秤最小分度为0.1N,因此,竖直向下的弹簧秤读数为2.5N,水平向右的弹簧秤读数为4.0N・(2)如下图

7、所示答案:(1)2.54.0(2)图见解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