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海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ID:41728407

大小:77.58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30

海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海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海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海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海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南省2018-2019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刑德之说,诸子所执不同,秦汉学者所言之刑德,在周秦间有以赏罚论刑德、以教化论刑德等不同的来源。以赏罚论刑徳,为法家的基本观点,是霸道学说对刑徳的思考。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手段,便是刑赏结合。罚,体现的是刑;赏,则体现的是德。刑赏并用,可以约束百姓按照国家设定的合理范围行事而不至于违法。国君有意识采用赏罚督责官吏、管理百姓,是为“刑德二柄”。在法家的学理中,刑德只是作为君主驾驭臣下的手段,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之权操之于君,群臣听命而已。由于法家秉持严刑峻法而忽略德治,其所理解的“德”

2、,只不过是庆赏的恩惠和爵禄,属于手段,既非帝道论的本乎阴阳之徳,亦非王道论的仁义之徳。而刑,主要体现在对百姓的惩罚上,是以法律手段惩处违法者,与天地秩序无涉。以教化论刑德,是儒家刑德学说的理路。在儒家看来,开IJ、德不可或缺。从《论语》屮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主张來看,孔子治国亦不弃刑罚,常采用以刑正德的手段,引民向善。这一做法,为后世儒家所继承,至荀子形成了德主刑辅的治民思路:“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相对于法家单纯依靠刑徳赏罚进行国家治理的思路,儒家更注重礼法合治,刑徳相成,反对不教而诛。经过了秦法严苛而骤亡的教训后,汉初儒生更强调德主刑辅

3、,以纠正秦法Z弊。如贾谊所言:“或道Z以德教,或驱Z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强调以德治国,以刑为辅,通过教化改良百姓,将刑罚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手段。在这样的学理认知中,汉儒坚持推崇以教化治国、以礼乐导民,将之视为尧舜王道之治的经验。在这其中,儒家所谓的德,是以礼义为基础的心性培养、道德养成和行为修养,而非法家狭隘的“庆赏”;其所谓的刑,则指因礼义而形成的法度对社会秩序的维持,与法家作为的“杀戮”立意迥异。这是因为儒家承认社会有先天道德要求、群体价值,在此基础上明确“法”作为对人之后天恶性的惩戒,担负着卫道护德的功能,由此而推行的德

4、主刑辅,注重教化养民而不是刑罚罔民。帝道刑徳论,亦承认刑徳源自先天秩序,是外在天理赋予人的约束性,这是人之能群的客观存在。相对于王道更多强调先天秩序的道徳感,帝道更多强调先天秩序的规律性,认为人世间的社会秩序,源自于自然秩序,因而社会的运行,必须遵照与天地俱來的衣观耍求。(选自《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A.有关我国历史上的刑德之说,诸子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以赏罚论刑德,二是以教化论刑德。B.儒家刑德学说注重教化养民而不是刑罚罔民,孔子强调刑、德不可或缺,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治民思路。C.韩非子认为刑赏结合

5、是治理国家的手段。赏,能体现徳,但实际上这种“赏”是一种狭隘的“庆赏”。D.“道之以政,齐Z以刑”这一主张,表明孔子治国也强调以法律手段惩处违法者而最终得以引民向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总述,全文主要论述了法家以赏罚论刑徳的观点及儒家以教化论刑徳的观点。B.文章第三段引用贾谊的观点,论证了汉代儒家强调以徳治国,以刑为辅的治国理念。C.文章最后一段分析了儒家推行德主刑辅、注重教化养民的原因及其效果。D.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如最后一段第一句将儒家的德与刑和法家的德与刑进行对比。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家的学理屮,赏罚之权操

6、之于君,法家的徳既非本乎阴阳之徳,又非仁义Z徳,只是庆赏的恩惠和爵禄。B.“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可见儒家在注重礼法合治,刑德相成的同时也注重“法”所担负的卫道护德的功能。C.为避免重蹈秦法严苛而骤亡的覆辙,汉儒坚持推崇以教化治国、以礼乐导民,将之视为尧舜王道之治的经验。D.儒家承认刑德源自先天秩序,但更强调先天秩序的道德感,而忽视先天秩序的规律性,因而在当时社会根本无法推行。【答案】1.C2.C3.D【解析】1.试题分析:A项,扩大范闹.原文有“秦汉学者所言”“在周秦间”的限制.B项.“孔子提出徳主刑辅的治民思路”错误,原文“至荀子形成了徳主刑辅的治民思路”。。项•“孔子

7、治国也强调以法律手段惩处违法者而最终得以引民向善,理解错误,法家强调以法律手段惩处违法者,孔子采用以刑正德的手段引民向善。1.试题分析:C项,“注重教化养民的原因及其效果”错.有原因,没有效果。2.试题分析:D项,“忽视先天秩序的规律性,因而在当时社会根本无法推行”文中并无依据。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屮心意思重点集屮在对文屮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圉、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