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723316
大小:105.3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30
《滚动小专题(五)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滚动小专题(五)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2016•成都)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溶解度/»甲o人厶温度/£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ti°C时,a点表示乙的饱和溶液C.甲溶液从t2°C降温到t!°C,一定有晶体析出D.t2°C时,将甲和乙各15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2.(2015•孝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O&乙温度/匸A.t2°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P点表示S°C时,a、c
2、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釆用降温的方法D.t2°C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屮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溶解度/g3.(2014•鄂州)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屮正确的是(B)01-*温度/°cA.t2°C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B.t2°C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分别将t2°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b°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
3、.分别将t2°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C,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4.(2014•黄刚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C)A.t2°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至小的顺序是a>b>cB.t2°C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q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C.将t2°C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b°C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釆用降温的方法5.(2016•咸宁)列表和作图
4、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止确的是(D)溶解度/g水酒精1020304050温度/弋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水氢氧化钠碳酸钠20°C109g40°C129g20°C21.8g40°C49g酒精17.3g40g不溶不溶14012010()8()6()402()0A.图象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屮表格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C.40°C时,将50gNaOII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D.40°C时
5、,将C0?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二、填空与简答题6.(2016•随州)水是生命Z源,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水。请回答下列问题: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甲.乙不含结品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1)a点表示的意义是「°C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2)将b°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英溶液屮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二(填“>或“=”)乙。7.(2016•襄阳)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2)5°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
6、0g,分别降温到b°C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丙>乙>甲。7.(2016•十堰)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l)t2°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2)tt°C时,50g水中加入3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可得到溶液;(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②©(填序号)。①b°C时,甲、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②S°C时,向100g20%甲的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③t2°C时,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④t3°C时,用等质量的
7、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7.(2016•武汉)t)°C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配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烧杯①烧杯②图1“否”或“无法判断”);(1)烧杯②屮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星(填“是”(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写名称或化学式);(3)将b°C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卫g;(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
8、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屮都一定有固体析出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髙到t2°C,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