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作业B

【精品】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作业B

ID:41713796

大小:103.8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30

【精品】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作业B_第1页
【精品】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作业B_第2页
【精品】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作业B_第3页
【精品】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作业B_第4页
【精品】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作业B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作业B》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在线作业_B用户名:W320101121040最终成绩:90.0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任何一个平面力系()(5.0分)匚总可用一个力来平衡匚总可用一个力和一个力偶來平衡@总可用适当的两个力来平衡匸总可用一个力偶來平衡知识点:用户解答:总可用适当的两个力来平衡2.弯曲变形时截而保持平而导致止应变沿截而高度方向线性分布,只有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才是正确的?()(5.0分)c直杆和曲杆、塑性范围c直杆,弹性和塑性范围E直杆和曲杆,弹性范围c直杆,弹性范围知识点:用户解答:直杆和曲杆,弹性范

2、围3.AB、CD两杆较接于E,AB、BG两杆较接于B,CD、BG在D处为光滑接触(如图1-3a),各杆件的重量不计,在G点作用有一铅垂向下的力P。杆件CD的受力图是()图1-3(5.0分)C图仁3c@图1・3d匚图1・3e匚图1・3b知识点:用户解答:图4・3d1.仁兴材料冷作硬化之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下列哪种变化?()(5.0分)匚屈服强度不变,韧性不变匚屈服強度提高,弹性模量降低c屈服强度不变,弹性模量不变E屈服強度提高,韧性降低知识点:用户解答:屈服强度提高,韧性降低2.材料的三个弹性常数

3、之间的关系,G=E/[2(1+v)]成立的条件是()(5.0分)c各向同性材料,应力大小无限制各向同性材料,应力不人于比例极限c任意材料,应力大小无限制c任意材料,应力不大于比例极限知识点:用户解答:各向同性材料,应力不大于比例极限1.杆纯弯曲时,截面保持平面,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是正确的?()(5.0分)匸直杆和曲杆,弹性范围c直杆,弹性范围C直杆,弹性和塑性范围E直杆和曲杆、塑性范圉知识点:用户解答:直杆和曲杆、塑性范围2.判断截面边界上切应力必须沿边界切线方向的依据是()(5.0分)E切应力互等

4、定理C切应力公式应用条件C平而假定C不发生扭转知识点:用户解答:切应力互等定理3.力偶对物体产生的运动效应()(5.0分)c它与力对物体产生的运动效应应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匚既能使物体转动,又能使物体移动E只能使物体转动匚只能使物体移动知识点:用户解答:只能使物体转动1.根据弯曲正应力的分析过程,中性轴通过截面形心的条件是()(5.0分)E轴力为零,正应力沿截面高度线性分布匚轴力为零,弹性范围匸轴力为零c正应力沿截而高度线性分布知识点:用户解答:轴力为零,正应力沿截面高度线性分布1.如图1-1a无底

5、的圆柱形空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内放两个圆球,其重量分别为W1和W2。若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则两圆筒的受力图为()(5.0分)E图“d匸图1-1C匸图“bC图"e知识点:用户解答:图4・4d2.关于低碳钢试样拉仲至屈服时,有如下结论()(5.0分)c应力和塑性变形虽然很快增加,单不意味着材料的失效c应力不增加塑性变形很快增加,但不意味着材料失效E应力不增加塑性变形很快增加,因而认为材料失效C应力和塑性变形很快增加,因而认为材料失效知识点:用户解答:应力不增加塑性变形很快增加,因而认为材料失效1.承

6、受相同弯矩的三根直梁,其截面组成方式分别如图(a)、(b)、(c)所示。其中(a)截面为一整体;(b)为两矩形并列而成(未粘结);(c)为两矩形截面上下叠合而成:(c)的关系是((5.0分)Omax(a)=Omax(b)VOmax(C)Omax(a)=Ornax(b)=Oniax(C)^max(3)

7、分)匸只能用丁•力的合成,不能用于力的分解c只适用于刚体c只适用于变形体目对刚体和变形体适用知识点:用户解答:对刚体和变形体适用3.力沿某一坐标的分力与该力在这一坐标轴上的投影之间的关系是()(5.0分)c分力的人小可能等于、也可能不等于投影的绝对值E分力的大小必等于投影的绝对值c分力的大小不可能等于投影的绝对值匚分力与投影都是代数量知识点:用户解答:分力的大小必等于投影的绝对值1.力的可传性适用的范围是()(5.0分)匚变形体匚任何物体和物体系统c刚体系统目刚体知识点:用户解答:刚体2.光滑面约

8、束的约束反力()(5.0分)匚•其作用线必沿约束面在耳被约束体劫夺户处的法线c其指向在标示时可以任意假设c次作用线必沿约束体表面在与约束面接触处的法线@其指向在标示时不能任意假设知识点:用户解答:其指向在标示时不能任意假设1.图1・7所示力P的大小P=2KN,则它对A点之矩为()c(5.0分)EmA(P)=17.32KNm匚mA(P)=20KNmCmA(P)=8.66KNm匚mA(P)=10KNm知识点:用户解答:mA(P)=17.32KN-m1.正应力公式o=N/A的应有条件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