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县高中高一年级物理导学案(43)编写人:余海珠时间:2016年05月日班级姓名教学课题:§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2)【学习目标】熟练应用和关知识处理实验问题。【自主学习】1・求功:倍增法。如果-•条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则两条橡皮筋做功为2W,三条为3W,依次类推,每次做功都可以用W的倍数来表达。这种处理方法,把不便于用公式计算的弹力做功转换为比值代替,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其精妙Z处在于巧妙的回避了-2.测物体的速度。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小车初速度设
2、置为零),得出若干纟R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数据。3.实验器材。器材:4•实验步骤。1.按图装好实验器材,把木板;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把橡皮筋拉长到一定的位置,理好纸带,;3.换用纸带,改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实验,保持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长的长度;4.由纸带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把小车第一次获得的功计为W,第2次,第3次…计为2W,3W…4.数据处理(做图像)5.实验结论:(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初速度为零,末速度就是小车速度的变化)2.注意事项:(1)适度平衡小车受到的;(2)每次实验小车都要从开始运动;(3)应选择的橡皮筋,
3、且拉伸长度要;(4)使小车挂住橡皮筋的,放正小车,使小车沿运动。【合作探究】探究一、恒力做功问题【例1]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私码,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小韦(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①在小车中放入舷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祛码的数量,更换纸带,垂复②的操作.⑵图是钩码质量为0.03kg、祛码质量为0.02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
4、始点O及儿B,C,D,E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兀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中的相应位置.址帝运动方向纸带的测量结果:测量点x/cmv/Cms*1)O0.000.35A1.510.40B3.200.45CD7.150.53E9.410.60(3)木实验,若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來的实验误差,应采取的两项措施是:①:②•【例2】某同学为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①按图所示摆好实验装置,英中小车质量A/=0.20kg,钩码总质量加=0.
5、05kg.②释放小车,然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为/=50Hz),打出一条纸带.⑴他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口认为满意的一条,实聆空打点卄吋器2如图所示.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然厉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岀,用厘米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距离分别为=0.0041m,^2=0.055m,^3=0.167m,〃4=0・256m,〃5=0.360m,t/6=0.480m...,他把钩码重力(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作为小车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点到打下第5点合力做功W=J(结果保昭三位有效数字),打下
6、第5点时小车的速度1'5=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⑵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力対物体做的功Wx产的结论,FL误差很大.通过反思,他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下,其中止确的是•A.钩码质量太大,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B.没有平衡摩擦力,使得介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C.鄴放小车和接通电源的次序有谋,使得动能增量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D.没有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距离也是产生此误差的重要原因探究二、变力做功问题【例3]某实验小组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7、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A.是为了使鄴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午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把笫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i,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何...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所示)
8、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m/s.第4次(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VV-v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卩的关系符合实际的是图•【跟踪练习】1、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