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708789
大小:88.4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30
《甘肃省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上期历史第二次月考一、单项选择题(24X2=48分)1.下表列举出川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屮国长期存在,对屮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种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故答案为B项。儒家强调等级秩序,限制自由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墨家在战国后逐渐消失,与材料中的“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不符,排除C项
2、;法家用严刑峻法控制百姓,不符合材料中的“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排除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道家2.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孟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的是称墨子为A.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B.中国古代关注民生第一人C.世界第一和平主义大家D.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墨子主张兼爱,与革命派追求民主、平等的精神相符,故D项正确;AB两项中的“第一人”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与革命派的思想主张不符,
3、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同盟会;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1.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贵(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一一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吋,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英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杀死侮辱父亲的人可以从轻处理,这表明法律中带有一定的伦理道德的意味,这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A项正
4、确。题干强调儒家伦理己渗透到法律,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无关,排除B。题干强调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与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无关,排除C。题干强调审理案件受儒家伦理影响,与司法程序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2.明清时期的某思想家评论当时的政局曰:“人君Z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应是A.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实现尊君目的B.实行言论自由来和谐人际关系C.加强屮央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D.通过实行众治来取代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认为君主至高无上,容易造成君臣隔绝,大臣的谏语
5、忠言传达不到君主耳中,使君主成为一个“闭目塞听”的独夫寡人,结合所学知识,这种现象是由专制制度造成的,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打破“独治”,通过实行众治来取代君主专制,故D正确,A错误;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专制主义问题,不是中央集权问题,故“加强中央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错误,排除C。3.元代学者郭居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徳、《赵氏孤儿人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这反映出元代A.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B.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A.
6、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B.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的“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意在强调儒家伦理在元代己经走向了通俗化普及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就是错误的,文学艺术有自身的追求而非以教化为主要追求,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是在宋代而非元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地位依赖官方而非民间力量维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7、…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B.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C.宣扬复兴昔日老庄之学D.揭示了明朝灭亡的社会根源【答案】B【解析】据材料“今Z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Z文,不考百王Z典,不宗当代Z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顾炎武批判理学空谈,主张实学,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