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708255
大小:162.21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8-30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2、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3、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4、孔隙:松散岩石颗粒Z间的空隙称为孔隙。5、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在各种应力作用下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称裂隙。6、溶穴:可溶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各种空隙、洞穴,称为溶穴。7、岩石的水理性质:与水份的贮存和运移有关的性质。包括:溶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8、溶水性:岩石在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水的性质9、容水度:是指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人的水体积与岩石总
2、体积的比值10、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排出一定水量的性质11、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12、持水性:饱水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释水后,岩石小仍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质13、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而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称作持水度。14、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15、有效应力原理: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松散岩土压密:砂层是通过颗粒的接触点承受应力的。地下水位下降,孔隙水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加,颗粒发生位移,排列更为紧密,颗粒的接触面积增
3、加,孔隙度降低,砂层受到压密。16、包气带与饱水带: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上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充填,形成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以上为包气带,以下为饱水带。17、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18、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19、弱透水层:指那些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20、地下水的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21、溶滤作用:在水少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22、浓缩作用:由于蒸发作用只排走水分,盐分仍保留在余下的地下水中,随着时间延续,地下水溶液逐渐浓缩,矿化度不断增人的作用。23、脱碳酸作
4、用:地下水中CO?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减小,一部分CO?便成为游离CO?从水中逸出,这便是脱碳酸作用。24、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屮,当有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的作用。25、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了转为地下水屮的组分,这便是阳离了交替吸附作用。26、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原來两者都不相同的地下水,这便是混合作用。27、溶滤水:富含CO?与02的渗入成因的地下水,溶滤它所流经的岩土而获得英主要化学成分,这种水称Z为溶滤水。28、沉积水:指与沉积物人体同
5、时生成的古地下水。29、内生水:來H地球深部层圈物质分异和岩石变质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生成的水。30、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和含水层为隔水层的相互组成关系。3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垂力水。32、潜水面:潜水中的自由水面。33、潜水位:潜水面的高程。34、潜水含水层厚度:从潜水血到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为潜水含水层厚度。35、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36、水力坡度:在潜水流的渗流途径上,任意两点的水位差与该两点的距离之比。37、承压水:充满在二个稳定的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Z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38、测压水
6、位:钻进时,当钻孔(井)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來不再上升时该水面的高程。39、测压水位而:承压含水层内各点的测压水位所联成的面。40、承压水头:某点处由其隔水顶界面到测压水位而间的垂宜距离。41、承压水含水层厚度:含水层顶界面与底界面间的垂直距离。42、承压水埋藏深度:承压水顶界面到地面的垂直距离。4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答:水文循坏通常发主于地球浅层圈屮,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Z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44、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答:①、气象因素:风向、风速(水分输送);气
7、温、气压;蒸发、降水;湿度(水汽凝结)等。②、地面因素:地形、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③、人类工程活动:水利、农业、环境工程措施等。岩石骨架中的水沸石水狡态水气态水45、岩石屮水的存在形式I
8、强结合水
9、[I弱结合水I垂力水II毛细水I46、潜水的特征?答1)、潜水面不承受静水压力。2)、潜水顺坡降由高处向低处流动。3)、补给区一般为分布区相一致。4)、潜水的水位、埋藏深度、水量和水质等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5)、潜水面的形状及其埋深受地形起伏的控制和影响。6)、潜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