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三单元检测[教育]

初三第三单元检测[教育]

ID:41665122

大小:10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29

初三第三单元检测[教育]_第1页
初三第三单元检测[教育]_第2页
初三第三单元检测[教育]_第3页
初三第三单元检测[教育]_第4页
初三第三单元检测[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第三单元检测[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元检测一、名句填空1《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渺的雄伟景象的诗句是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诗是O2《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既描写秋天万山红遍洞庭秋色,又反映诗人感情的诗句是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充满活力的千古名句是引用典故。巧妙设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要做官的愿望的句子是4要记住:不是,不流动;不是;不生长!5处处尽责任,时时尽责任,。二、阅读《最苦与最乐》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原文(略)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O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

2、的一句。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⑴“卸却”责任指(1()字以内)⑵“解除”责任指(10字以内)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5•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6•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個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萩,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⑴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心情)或异二者之为(有时)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睡着了)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D.故自号曰醉翁也(取号)是进亦忧,退亦忧(做官)佢偻提携(提拔)往来而不绝者(断)⑵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予尝

4、求古仁人之心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太守与客来饮于此是至于负者歌于途C.起坐而喧哗者往来而不绝者⑶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者)B.行者休于树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D.微斯人,吾谁与归⑷从文中分别找出与下列例句句式相似的句子。例: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①②⑸翻译下列句子: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②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⑹“是进亦忧,退亦忧”中,两个“忧”字指代的内容依次是什么?(各用两个字回答)(7)“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的政治抱负是什么?⑻乙文第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用来比喻什么?⑼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为主

5、,而乙文则以记叙、描写为主。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思想。(10)想一想,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四、阅读《登岳阳搂》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回答问题。1・“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欲济无楫,端居耻圣明”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对《登岳阳搂》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搂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B.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既“老”且

6、“病”,漂流湖湘,以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思。C.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D杜甫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对眼前景物进行精微刻画,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4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洞庭湖八月水涨,水天浑然一体的景象。B.诗的三四句中的“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字衬托岀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C.诗的七八句以“钓”为喻,表达了诗人因出仕无望而

7、产生的归隐之意。D.这首诗借景抒情,前半部分写景是为后半部分抒情做准备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欲济”“羡鱼”的比喻,委婉表达诗人的愿望。5这两首诗都写洞庭湖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二阅读理解(45分)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