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64943
大小:59.5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29
《高校虚拟桌面云平台建设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虚拟桌面云平台建设探析摘要:利用虚拟资源管理技术搭建校园虚拟桌面云平台,为用户建立虚拟桌面,实现用户桌面资源无缝迁移,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易用性和恢复性。关键词:桌面云平台;系统框架;虚拟桌面中图分类号:TP368.5;TP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14-0000-01当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对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深远的意义。云计算产业作为新一代IT的发展浪潮,它不仅促进信息化发展,同时促进教育等各行各业发展。校园'‘桌面云”平台是
2、发展云计算产业、发展教育系统信息化、提髙教师的综合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教育管理能力的可靠方式。高校桌面云设计旨在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模式均衡发展的软硬件云计算平台,借以提升高校教育系统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与广阔的空间。一、校园桌面云平台建设目标(一)业务目标1•利用现有环境,打造出初具规模的私有云平台。高校通常具有若干服务器,包括多个应用系统。数据中心已不再是单一的提供服务,而是进入了全面整合,全面服务,辅助业务的阶段,具有强大的科研、教学、宣传服务及后台支撑功能。2•
3、整合现有的应用系统。在高校私有云平台建设起来的初期,应将涉及到的各类科研教学业务系统项目等应用系统平滑地迁移进云平台,既体现了私有云平台实用性原则,同时也可以验证平台的运营能力。3.加强高校办公桌面的标准化管理,降低问题概率。IT人员采取一切手段降低办公桌面环境出现问题的次数,这样既能够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办公桌面的标准化管理是最佳选择。4.随时随地安全访问办公环境,提高办公效率。运用桌面云的技术手段,能够让员工随时随地的安全访问到自己的办公桌面环境,且熟悉的用户界面、使用习惯、个人文档资料都会原封不动的保持一致,
4、用户感觉不到使用体验的任何差异。5•确保不兼容程序的继续服务。随着IT技术不断发展,高校新的应用系统的投入使用,旧应用系统技术过时、难以适应当前的IT技术水平。因此必须考虑旧应用系统与新技术的兼容性问题。实现桌面云能够很好的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既能够确保原有系统的持续正常运转,又能够不断的提升高校整体的IT水平。6•小步快跑,逐步丰富和完善教学应用体系。私有云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对云中所有物理和虚拟服务器、硬件、软件资源的统一监控、管理,快速方便的部署及排错,同时在数据及服务的安全性上也能实现统一便捷的管理。现有的应用系统也能够毫无损耗、业务
5、不间断(秒级)地迁移进私有云平台,未来的应用可以随时的添加和整合。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先建立私有云平台的框架,再者是逐步完善和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乃至其他教学领域的各项应用。(二)服务目标1.为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职人员服务。为每位用户提供专用的办公桌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具有熟悉的的办公界面,充分利用网络化办公环境,使他们在更大范围内能够共享项目资源,快速便捷地处理大量的教育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2•为广义范围内学生学习提供服务。为学员提供共享的虚拟桌面学习环境,以全新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手段来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源,方便的使用各类资源
6、,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提升自我素质。3•为外校教职人员提供服务。通过私有云平台,提供出了一套绿色简介的自助式服务,能够让外校的人员通过网络来体验及访问云中心的应用系统,从而免去了差旅的时间及费用。4•为高校打造网络学院服务。依托高校桌面云平台,可设置相关领域培训课程,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秀教育资源。5•为科研创新服务。通过桌面云平台,能够让学术研究者通过网络在校区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而无须考虑硬件配置、运行环境等传统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术研究及科研创新服务效率。6•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服务。依托于桌面云平台,实现IM、电子
7、邮件、文件传输、音频、视频、电话等一体的多样化统一沟通教学模式;所有沟通方式均集中在一个统一、单一的客户端中使用,方便高效。二、建设思路和方案设计(-)桌面云平台系统框架私有云系统各层次自下往上分析如下:1•基础设施层:主要提供系统应用的基础网络和网络管理服务,同时还包括支撑系统运行的所有硬件设备,涵盖了网络、硬件以及系统软件。2•基础服务层:主要是关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系统管理的统一性和便捷性,同时更好的兼顾了数据存储、资源及负载管理、监控管理、运维管理、备份管理等。3•平台及服务支撑层:主要提供基础的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是支撑整个系统的
8、基础功能,为上层应用提供服务,以实现支撑层包含的功能与应用层各子系统的无缝集成。为系统提供整合管理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管理、服务总线、工作流、访问控制、报表及数据挖掘、等应用支撑。4.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