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6414
大小:354.73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29
《北京收藏品市场的历史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京城茶座BEIJINGARCHIVES北京古玩城北京收藏品市场的历史变迁■元尚收藏市场在京城历史上,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这东西挺好玩的,可怎么也找不着。后来有人把它过程,这个过程在以往的历史档案中,很少被触及当咸菜缸的事报告上来,乾隆一听,眼睛都放光,到。随着当今收藏热持续走高,回顾北京历史上收于是下令拿千金去换。酒罋运回来后,乾隆在承光藏市场的成长过程,无疑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殿的南面,专门为它建了一座石亭,并把它放在那情。里。这样下来,乾隆还觉得不过瘾,于是又写了一收藏市场的发展水平,一是看收藏者的群体首“玉瓮歌”,叫工匠将其镌刻于上,另外还命人把分布,二是看藏品市场的规
2、模与类型。这在北京历40名御用文人写的“咏玉瓮”诗,刻在石亭四周的史上表现得都很突出。收藏群体包括宫廷群体、王公大臣、社会名流、文人学士等,他们无不积极参与。市场则“鬼市”与正规市场并驾齐驱。辽代以来,北京逐渐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文物收藏的中心,其收藏活动、收藏品种,为全国之冠。随着数百年的时代变迁,从收藏市场格局、收藏群体、乃至收藏类型,今天都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北京的收藏活动也经历了一个从精英小众时代向产业化多元化大众化时代的变迁历程。收藏品市场的诞生,首先是受到了统治者们的爱好与提倡,《养吉斋丛录》(26卷)里面曾十分详细地记录了清代同治以过去在家里卖古玩前
3、宫廷藏品的情况,仅凭这一点,它就可以成为重要的京城收藏市场历史档案。丛录以记事为主,对京师宫廷收藏活动,着墨甚多,其中既有记录藏品者,又有记述收藏活动者。从这些文字里面,我们可以想见当时京师宫廷收藏的盛况,以及当时宫廷收藏的趣味。据载,宫廷最早的大规模收藏活动始于乾隆时期。乾隆的时候,有一件元代的黑玉酒罋,可是当时的人们对这件古董却并不珍惜。这件黑玉酒罋被西华门外真武庙老古玩旧货地摊中的道人拿来腌咸菜。乾隆喜欢收藏,知道48《北京档案》2010年第3期BEIJINGARCHIVES京城茶座柱子上,好不壮观。此后朝廷又从“叶尔羌西南之闢尔山”得到一块大玉,乾隆又下令,叫工匠
4、精心“琢治成瓮”,足足干了六年时间,才完成。玉瓮制成后,也放进了承光殿的石亭里面。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继而带动了京师官员们附庸风雅的风气,乾隆的爱玉是出了名的,从此也开了京城藏玉的风气,至今不衰。需求创造市场,有了上述的收藏需求,藏品的供应自然就会发展起来。京师民间一直就存在着一种地摊式的旧货市场,就是至今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的“鬼市”,虽然我今日琉璃厂一角们现在还无法准确地寻找出它的起源时间与地点,可是从一些档案笔记、随笔中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些痕迹。只有类,一类是皇族成员,一类是文人官僚。收藏市场也有两在这种鬼市上才会有人们津津乐道的捡漏之惊喜,才会种类型,即正规市场和鬼市
5、。前者最大的市场要数闻名中有打眼的懊丧。每一步都可以峰回路转,每一步都可以如外的琉璃厂,后者就是上面说的东小市和西小市。履薄冰。清朝时候,当时在京城外城的东边有东小市,西1949年解放以后,收藏市场虽然保留了一些,但是边有西小市,主要卖皮服、桌椅、玩器等,那时这个西小市由于收藏群体的变迁,再加上古玩收藏在新时代生活中叫“黑市”。为什么叫黑市,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因为这里很难找到位置,而文物在市场上是禁止流通的,随着都是在五更天还没亮就进行交易,不点灯,在黑暗中“摸1966年的“文革”降临,收藏市场基本关闭。从事古玩交索”,交易价格也是很随意的,没有一定规矩。第二个含易活动,
6、被称之为“倒卖文物”。义,就是这里交易的东西,很有可能不是正当来路来的。改革开放后,步入20世纪90年代,“盛世收藏”,收这样的交易市场也叫鬼市。在这样的鬼市上,有的人可能藏热起。北京的红桥、白桥、鼓楼、后海、官园等处,每逢周仅仅花百元就能买到上好“貂裘”,这是捡了漏;而有的人日就有人摆摊设位,卖一些旧货,慢慢就形成了市场。对则花几十元买到的却是破衣烂衫,则是打了眼。在这里买于新出现的这种情况,工商部门虽然担心其中难免夹杂卖古玩,情况也如是。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些东西来路不有文物,按那时的文件规定,1949年以前的旧货属于“文明,多为销赃,只有乘着天黑进行交易,天一亮可能就
7、有物范畴”,一开始采取发现交易活动时的处理办法就是查麻烦了,所以给钱就卖。二是天黑交易,买者很难看清楚抄罚没,这种办法收效甚微。疏导办法于是应运而生,货物,只能摸着来。清朝的时候对于这种市场是禁止的。1993年8月8日,北京劲松民间艺术品旧货市场创立,随着收藏活动的深入,京城又发展出了正规化的琉打开了收藏市场的复兴之门。古玩旧货的经营方式从地璃厂市场。据记载,这里“列肆如云,古董居其大半,入其摊发展到坐店。交易从地下走向合法。这些新兴的古玩旧肆,古色苍然也。”《都门杂记》对此有较好的记述。店名古货市场,在不到十来年的时间里,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