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说课稿

ID:41660520

大小:55.8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9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说课稿_第1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说课稿_第2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6和7的认识》。将从说教材、目标、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6和7的认识》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笫六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0—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另外,《6和7的认识》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6和7的加减法”以及进一步学习“20以内其它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因为,学

2、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是非常关键的。二、教学目标:依据《数学课标》要求以及以上分析,通过认真地推敲与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2、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始终让学生处

3、于情境的包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评价任务1、通过观察教学例题图、提问,检测目标一的达成。2、通过观察教科书P40页的金鱼图,提问、并做例题类练习题,检测目标二的达成。三、教法学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我采用:情境创设法、点拨指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1、自主学习:在各个教

4、学环节中,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新知,并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带给学生成就感。充分体现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起探讨问题,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教学流程:针对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现状,要达成以上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教学。1、复习导入,唤起学生记忆,为新知做铺垫。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一年级新生,很难立即进入学习状态,先看卡通短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激活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在对1一5排序的过

5、程中,体会感受1一5各数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2、探究新知阶段,我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数。并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用小棒摆出喜欢的图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加深对6和7的认识。说说生活屮的6和7,将学生的思维拓展到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认识6和7之后,再让学生按一定顺序排列1一7各数,这样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有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在计数器上

6、拨算珠、在直尺上填数、利用点子图比较大小,在这样的一个系统的活动中,学生对数的顺序和数的大小的认识会更加深刻。3、巩固练习6和7的序数意义。6和7的基数和序数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游戏:帮小猫找鱼瓶。引动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知识,从而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体会到乐。4、6和7的书写。通过观察,说一说6和7分别像什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6和7的字形结构,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加深记忆,使学生能写出漂亮的数字。5、让学生对木节课所学知识做一个全而的回顾和整理,通

7、过自我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新课程要求要把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堂最后我让每一位同学回家后收集数量是6、7的事物,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剪贴、也可以用实物表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要善于观察生活,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总Z,为了较好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我认真解读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其数学能力。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多给我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帮助我成长,相信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克服自己

8、的不足,让自己的课堂真正精彩,让学生真正受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