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58138
大小:66.7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9
《复习提纲必修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必修1、2、3(中图版)复习提纲必修一:★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屮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1)天体系统的级别:『填空』(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屮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口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存在主命原因是:①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宁宙坏境②自身条件:适
2、宜的温度、液体水、可供呼吸的人气。★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1)太阳主耍成分是氢和氮,太阳能屋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來。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2)太阳活动主要标志:(伴随发生,周期11年)黑了——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冇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影响降水量;②燿斑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
3、,发生磁眾;④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1)比较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除两极点外,都是15°/小时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年规律:近LI点(1月初)较快,远FI点(7月初)较慢(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顺地球自转方向,山黑夜进入口天的是晨线,白天入黑夜的是混线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肓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o(东加西
4、减)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冈I寸:各时区的都以本区的屮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伦敦所在时区:0时区(中时区):(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口转(自转或公转)运动。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春分3月21I丨赤道向北前至6月22日北回归线向南秋分9月23口赤道向南冬至
5、12刀22口南回归线向北(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金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地区止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人值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授短全球昼夜等长出现极昼范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全球昼夜等
6、长(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用和匸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反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吋间太阳直射点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北半球南半球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H向北移动員渐长,夜渐短,6刀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应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6刀22日至12月22日向南移动昼渐短,夜渐长,12刀22口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12J]22口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愆3H21U9月23H全球昼夜平分★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外部圈层:位于
7、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结构: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如右图2所示,①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融再生。岩浆岩:由于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或停留在地壳屮冷凝成岩浆岩。(内力作用)沉积岩:霧出地表的岩石经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使其成碎屑,搬运到较低区域沉积压实,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外力作用)变质岩: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经变质作用成变质岩。(内力作用)★课标:结合实例,分
8、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见图3)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呆包括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和来自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和外力是一对沖盾,内力形成高牛低谷,而外力削低髙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褶皱:形成的地貌是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地堑: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如:渭河平原、东非人裂谷地垒:地貌形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