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

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

ID:41649175

大小:60.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9

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_第1页
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_第2页
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_第3页
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_第4页
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上京煤矿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摘要]本文从研究大田上京煤矿区的Fll、F2、F4、F1滑脱构造及其伴生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入手,在分析探讨滑脱构造成因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的F11应是先滑后推,具有多期次的活动断层。Fl、F2、F4滑覆断层应是同一条”脱顶断层”,在井田的东南部大隆组盖层与下伏的童子岩组应存在一条F4的分支断层F41滑覆断层,使F4断层下盘的童子岩组地层埋藏变浅,此块段为本区今后的重点找煤方向。[关键字]龙头坑井田滑脱构造控煤规律[中图分类号]TD82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3-58-20前言大田上京煤矿区位于闽西南坳陷区中部含煤条带的中段,太华一

2、长塔背斜的轴部和翼部(如图1),是我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煤矿区共有20多个井田,龙头坑井田位于煤矿区中部。本区构造相对复杂,太华一长塔背斜由北向南纵贯全区,东缘靠近政用一大埔断裂,南缘受限于永安一晋江断裂。太华一长塔背斜的轴部由上泥盆统、石炭统、下二叠统地层组成,两翼为童子岩组、翠屏山组、大隆组、溪口组。主要含煤地层为童子岩组一段和三段,含煤约47层,其中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5层。井田总体构造为沿北北东向展布的复式背斜,背斜枢纽向南南西方向倾伏。井田发育沿该背斜轴呈弧形展布的滑脱断层。这些滑脱断层有一定的规模且影响较大。断层效应表现为造成地层缺失或重复,对煤矿区童子岩组的影响相当大。1滑脱

3、构造的几何形态特征1.1平面形态太华一长塔背斜两翼的滑脱构造在该井田表现为近于平行展布的滑覆及推覆断层,其长度大于3000米。断层走向大致与井田内的主褶皱轴向一致(如图1)。东翼自西向东有F2及F4滑覆断层。F2断层向SEE倾(如图2),而F4断层却向NWW倾,表现为由NWW向SEE滑覆。F2与F4应为同一断层,其间构成一个向斜。两翼有Fl、F1'滑覆断层,其间夹有大隆组地层,南部F1,与F1复合。西翼两条断层倾向NWW(如图2)o根据露头观察和勘探资料,结合全井田的构造分析,井田两翼的滑脱构造是无根的。总体表现为一种重力滑动构造。Fl、F2、F4三条断层应同一断层,都是太华一长塔背斜隆起过程

4、中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并且这条断层主要发生在溪口组与童子岩组地层之间,在平面上波状起伏,呈现沿NNE向展布的背向斜构造,其形态与主背斜太华一长塔背斜形态基本一致。1.2剖面形态图3基本反映了井田滑脱构造在剖面上的形态特征。井田滑脱构造表现为一套迭瓦状滑覆断层及推覆断层组合。Fl、F2、滑覆断层为主背斜在隆起过程中向两翼的重力滑动构造,主要表现为溪口组与童子岩组接触。井田北部背斜西翼浅分叉为Fl、F1'滑覆断层,中间夹有大隆组地层。在井田南部两翼分叉为两条滑覆断层。地表出露及钻孔控制其断层倾角不大,一般小于30,有些地段近似沿着下伏地层层面滑移。走向上产状变化相对较小,倾向上有一定变化,断层带宽

5、0.5〜3.0米不等,沿断层带常见地层揉皱破碎,岩石蚀变、硅化,并且常见铁质淋滤。F11推覆断层为一向上凸的弧形曲面,形似"背斜”,与井田主背斜基本相似。主要发育在井田的中下部,其上下盘均为Pit地层,造成地层重复。F11断层上盘伴生高角度断层和次一级褶曲。这些高倾角断层都有一定规律性,产状倾向东的断层表现为逆冲断层,而倾向西的断层则表现为正断层(如图3),说明F11推覆断层是由南东向北西推覆。F11上盘伴生的次级褶曲轴面皆倾向背斜核部,说明F11断层不仅具有推覆断层的性质,而且具有滑覆断层的性质。当井田主背斜隆起过程中,F11向背斜两翼滑覆。F7滑覆断层(如图3)为F11断层下盘又一条滑覆断

6、层。从F7断层上盘的褶曲形态可以看出,褶曲轴面倾向西,说明F7滑覆断层是由西向东滑覆的。2滑脱构造成因探讨福建省位于太平洋西岸,处于菲律宾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俯冲带西侧陆缘部分。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印支期未,由于古特提斯洋关闭,导致冈瓦纳大陆同欧亚大陆聚敛碰撞,并伴随着古太平洋板块向北漂移,在二者联合作用下,省境内的印支构造层发生强烈的褶皱剪切作用,形成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的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太华一长塔背斜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当背斜隆起抬升到接近产生重力滑动的斜坡时就引起重力滑动,其盖层就沿着软弱面开始滑动,此时,Fl、F2、Fll、F7就开始滑覆。在滑覆过程中,同时形成一系列的次一级褶曲和张

7、性断层。到了燕山期,由于太平洋板块消减带的形成,福建构造运动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以褶皱为主的造山运动转变为燕山期强烈的断块运动。位于本井田东南边的政和一大埔断裂此时开始活动,致使印支期未形成的滑动系统在下滑过程中,其前方受到和一大埔断裂的阻截,前缘推挤带聚集的应力受到反弹,逆向仅作用力使底基破裂面产生反冲逆掩。此时F11断层由滑覆断层转为推覆断层,由南东向北西推覆。同时,印地期F11上盘形成的一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