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

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

ID:41633484

大小:49.17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8-29

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_第1页
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_第2页
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_第3页
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_第4页
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震现场工作三2008-08-0517:37:57ES【大中小】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Post-earthquakefieldworks-Part3:Codeforfieldsurvey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历次大地震现场调查工作的经验制定的,同时参考了《地震现场科学考察指南》(1998)0本标准是《地震现场工作》系列国家标准中的笫三部分。《地震现场工作》系列国家标准包括4部分;第一部分:基本规定;笫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笫三部分:调查规范;笫四部分:灾害损失评估规范。本标准是以GB/T17742—1999《屮国地震烈度表》为地震烈度的评定依据。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F都是标准的附录

2、。本标准由屮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之潜、鄢家全、徐锡伟、陈洪玲、郭恩栋、顾建华、柳春光、孙景江、周本刚、冀萌新。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现场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地震现场调查工作。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屮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7742—1999中国地震烈度表3淀义本标准采取下列定义。3.1地震

3、烈度seismicintensity地震引起的地而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3.2等震线isoseismalcontour在同一次地震影响下房屋建筑破坏程度和地而受到的影响程度相同地区周界点的连线.它是地震影响场的一种表示方式。3.3极震区meizoseismalarea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3.4宏观震中macroscopicepicentre极震区的几何中心。3.5烈度异常区intensityanomalyarea在同一烈度区内少量(一般小于30%)高于或低于本烈度的异常烈度区。3.6地震宏观异常seismicmacroscopicanomaly与地震发生有关的生物、气象,自然

4、界的反常现象,如地下流体异常、动植物习性异常、气候异常,地象异常等。3.7地下流体异常subsurfacefluidanomaly钻孔、民井、泉水、油气井等中的地下流体(液体或气体)出现的各种物理、化学动态异常变化现彖。3.8动植物习性异常animalandplantbehavioranomaly动、植物一反常态的行为、习性现象。3.9气候异常climaticanomaly人们直接观察或感受到的气候宏观异常现象。3.10地象异常naturalphenomenaanomaly人们观察到的声、光、电、气、火、磁等自然奇异现象。3.11发震构造seismogenicstructure能够产生

5、一定震级地震的、具有明确几何结构形态和物质组成的地质构造。按发震构造的运动学特征或震源力学性质,可划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和盲断层一褶皱等。3.12地震地表破裂带earthquakesurfacerupturezone地震时震源断层错动在地表留下的痕迹,rti一系列性质不同的次级断层、地震鼓包、构造裂缝、地震沟槽等组合而成。3.13砂土液化sandliquefaction在地震动作用下,饱和砂土孔隙水压力升高,其抗剪强度或对剪切变形的抵抗能力降低或完全丧失的现象C3.14地震断层earthquakefault地震时发生破裂或错动形成的断层,它们是先存断层再次粘滑错动在地表的反映,

6、或者是在一定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伴随着地震的发生而形成的新生断层。4.现场地震观测4.1观测范围现场地震观测在5级和5级以上地震的现场进行;近海和边远地区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和工作条件确定观测内容和规模。4.2观测内容4.2.1测定余震分布范圉、余震震源参数,编制相应的地震目录。4.2.2跟踪震情发展趋势,预测强余震。4.2.3观测震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地震系列的发展过程。4.2.4测定强余震的震源物理参数。4.2.5测定震源区的介质和应力状态。4.2.6宜设专项观测项目4.2.6.1布设场地影响观测台阵;观测地形、地貌、不同场地类别和覆盖层厚度对地震动的影响。4.2.6.2布设典型建筑

7、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取结构反应信息。4.2.6.3布设烈度异常观测台阵4.3技术要求4.3.1用于现场观测的地震仪,应是性能稳定、可靠、一致性好、对比性强的便携式地震仪。4.3.2宜使用三分向、宽频带、大动态的数字地震仪或遥测台网。4.3.3一般观测台网的台间距应不大于10km,极震区要有台站,特别是6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要有三个以上的数字强震仪台站。4.3.4对小于6级的地震,台网的台站数宜不少于5个;对于6级地震,台站数应大于10个;对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