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93692
大小:16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8-28
《安徽地域文化形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填空题1、安徽绘画起源于四世纪,最早出现的画家是晋代 戴逵 。明清时期是安徽绘画的高峰期,有詹景凤、丁瓒、丁云鹏等绘画高手;清初,则出现以渐江为首的新安画派,以梅清为首的宣城画派,以萧云从为首的姑熟画派。乾嘉年间,萧县兴起龙城画派。这些画派对中国的绘画传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2、明代是徽派版画的极盛期,明末胡正言印制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为徽派版画最高成就。十九世纪中叶,徽派版画随着近代印刷术的兴起而逐渐没落。3、徽州三雕,指砖雕、石雕、木雕,其中尤以砖雕历史悠久,别具特色。4、黄山自然景色秀丽绝伦,以
2、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后又加上冬雪并称五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5、安徽的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东南第一山”之誉。6、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城以西,古称白岳,与黄山南北相望,风景绮丽,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7、天柱山位于安庆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之称。8、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
3、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9、敬亭山的诗歌文化源于南齐诗人谢眺,他在宣州作官时写了不少有关敬亭山的诗歌。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慕名而来,先后七次登临,留下“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盛赞,于是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10、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11、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因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文中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喻户晓。12、马鞍山太白楼位
4、于马鞍山市采石矶景区,面临长江,背依翠螺山,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楼”。1、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 池州 诗人群和宣州诗人群。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另外,安徽的巢湖地区还诞生了中唐著名诗人张籍。2、在安徽贵池秋浦县,李白居住了数年之久,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著名组诗《秋浦歌》十七首。除了李白外,唐代还有多位名诗人在安徽进行过文学创作,例如曾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滁州西涧》、《游西山
5、》等;白居易曾在宣州写下《窗中列远岫》、《送侯权秀才序》等作品;曾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陋室铭》、《和州刺史厅壁记》等。3、北宋安徽文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梅尧臣、郭祥正、杨杰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的作品源于生活,风格上多承古体,反对西昆体浮靡的词风,艺术成就较高;另一派是以吕公著、吕希哲等人为代表的“ 教化”派。他们重道轻文,提倡以理入诗但缺乏现实生活内容。这两派各有特点,共同构成北宋安徽诗坛的风貌,也是整个北宋诗歌创作的缩影。4、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
6、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他的戏曲理论著作《太和正因谱》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5、郑之珍,明代戏剧作家,著有传奇《目连救母》,又名《劝善记》。该传奇是在目连传说的变文、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剧中写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去西天取经,学得佛法后深入地狱,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故事。6、汪道昆在杂剧创作上享有盛名,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内容都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五湖游》述范蠡同西施归隐太湖
7、之事;《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的奇遇。7、阮大铖,明末著名诗人、戏曲家。其人品行恶劣,在青史上素有骂名,但在文学上却很有成就。有传奇多部,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四种,合称《石巢四种》。其中又以前二种名气最大。阮大铖的戏剧作品,曲工词丽、情节热闹,尤擅用误会与巧合法制造喜剧效果,在中国古典喜剧的创作上堪称楷模。8、安徽明代的戏曲作家有:歙县毕尚忠,有戏文《七国志》、《红笺记》;铜陵 佘翘,有传奇《量江记》、《赐环记》,杂剧《锁骨菩萨》等;桐城
8、姚康,有传奇《太白剑》等;休宁汪廷讷,有杂剧《广陵月》、传奇《环翠堂乐府》十八种。另有歙县汪宗姬、程丽先、吴德修、汪芗、程羽文,休宁程士廉、程巨源等多人,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时整个徽州地区戏曲创作的繁荣。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