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79025
大小:77.8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8
《劝学知识点总结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通假字《劝学》文言知识点归纳总结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知明而行无过君子生非异也二、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H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声非加疾也遐舆马者。三、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辣以为轮君子博学而H参省乎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其曲中规四、一词多义于:寒于水善假于物也取Z于蓝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终日而思矣而见者远五、特殊句式(指岀句式特点并翻译)(-):1、青,取之【于蓝】:2、青【于蓝】:(二)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三)金就砺则利。蚓无爪牙Z利。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2、一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积善成徳,而神明自得用心i也锲而舍之积善成徳,而神明自得锲而舍之3、寒【于水L4、君子博学而H参省【乎己】: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心躁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輻使之然也用心一也(四)、固定格式无以至T里无以成江海:六、岀自《劝学》的成语1、: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2、: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劝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金就砺(li)则利须臾(yu)珪(kui)步骐骥(ji)A.软(rou)以为轮B.虽有
3、槁暴(bao)C・善假(jid)于物D.参省(xing)乎己智(zhi)明而行无过矣弩(nu)马金石可镂(lou)爪(zhao)牙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I■専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岀一个恰当的义项。(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在那里B.什么C.助词(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D.假的D.代词A欺凌,损害B.晒C.乂猛乂急的D.暴躁(
4、4)弩马十驾,功在不舍。()••A.量词;功劳,功勋驾驶;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断,断绝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屮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积善成徳,而神明自得()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⑤顺风而呼,声非加
5、疾也()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⑥蟹六跪而二螯()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Z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氏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A.非利足也,而致(达到)T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兴致,情趣)B.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7.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蚓无爪
6、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屮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白居易《忆江南》冇“日岀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C.《劝学》是《苟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D.《劝淫》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8、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岀止面设喻的一项[](1)青岀于蓝(2)冰寒于水(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4)弩马十驾,功在不舍(5)车柔以为轮(6)金就砺则利(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7、强A.(1)⑶⑸(7)B.(1)⑵⑸(6)C.⑵⑷⑺(8)D.⑶⑸⑹(8)9•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蚓无爪牙Z利,筋骨Z强B.何陋Z冇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B.而闻者彰(清楚)••C.不如须臾Z所学也(少许,少量,少部分)D.而绝江河(横渡)•••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假舟机者,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君子博学而FI参省乎己■D.范增数目项王填空。■)A.上食埃土,下饮
8、黄泉■C.用心一也■12、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求人可使报秦者B.句读之不知C.以吾一日氏乎尔D.大王来何操二、填空⑴荀子,名(),又称()。战国后期()家、()家,先秦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劝”的意思是()。(2)名句填空(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故木受绳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