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60981
大小:78.6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7
《科学认识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日全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认识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日全食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宣传中心1、问:什么是日全食?答: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球的天象,它是人们研究太阳大气的极佳机会。通常人们肉眼所见的太阳,只是它的光球部分,光球之外的太阳大气色球层和日冕,都被淹没在光球的明亮光辉之中。日全食时,月亮挡住了太阳光球表面,在暗黑的天空背景上,相继呈现出太阳大气分层中的中红色色球和银白色日冕,天文学家可以在这一特定的时刻对相关天文学、物理学等问题进行观测研究:2009年7月22日的这次日全食,从日食初亏到复圆
2、长达两个多小时,全食带宽度可达250公里,日全食的持续时间最长可达6分钟左右,这是18142309年之间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活动。同时,这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全食带将覆盖印度中部、缅甸以及我国长江流域等广大人口稠密地区,其中包括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成都、重
3、=
4、庆、武汉、合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而与这次日全食对应的偏食带则覆盖了我国全境,从最南端的曾母暗沙(食分约为20%到最北端的漠河地区(食分约为30^,即使是远离日全食中心的北京,食分也将达73%因此,这是一
5、次影响我国全境的天象活动,2、问:观看日全食最佳时间和地点1=1答:7月22日的日全食带横扫我国长江流域。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部分地区,都可以观测到日全食。在日全食带内,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4分钟以上的日全食,越往东移动时间越长,上海地区可以达到约6分钟,我国全境都可以看到日偏食。铜陵、桐城、夥县、嘉兴、苏州、高淳、常州、无锡同时入选国家天文台确定的"八大最佳观测点"。我省境内10个城市可以观测到日全食,分别为六安、合肥、铜陵、安庆、池州、巢湖、黄山、芜湖、宣城、马鞍
6、山。铜陵身处日全食带最中心地带,日全食时间最长达到5分44秒,根据近5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当天晴天几率达到75斛上,位列最佳观测点之首,国家天文台将携队在这里进行观测。据介绍,铜陵日全食开始于9:29:47,9:32:47达到食甚,并于9:35:31结束。合肥日全食持续时间约为2分钟,日全食开始于9:30:50,9:31:50达到全食,9:32:51日全食结束,市民观测请注意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日全食还将出现在著名的黄山风景区上空,与奇松、怪石、云海争奇斗艳,持续时间4分39秒。3、问:如何观看日全食?
7、1=1答:在没有专门的天文望远镜的状况下,如何才能方便又安全地观看日全食呢?一是用专用观测镜观测,市面上有专门的日全食眼镜出售,不仅观测效果好,而且不伤害眼睛;二是小孔成像法,利用两块板子,在其中一块板子上挖一个小洞,让阳光穿过这个小洞投影到另一块板子上;三是望远镜投影,通过观测太阳经过望远镜的投影来观看日全食,不可以直接用望远镜观看,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四是用电焊护目镜,因为电焊护目镜也是观测日全食的最佳工具之一;五是用照相机看,但一定要有滤光片,直接从取景框中观察日全食也会伤害眼睛。4、问:观看日全食的
8、要留意什么?□□答:据相关专家介绍说,色球、日冕、日珥、“钻石环”、“贝利珠”等,这些都是日食独有的现象,有些几乎是稍纵即逝,必须仔细观察。“钻石环”,是太阳将要被月亮完全挡住时,在日面的东边缘突然出现的一弧钻石似的光芒,好像钻石上引人注目的闪耀光芒。“贝利珠”,是在钻石环消失后,瞬间出现的一串发光的亮点,像夺目的珍珠高高地悬挂在漆黑的天空中。它出现的时间很短,通常只有2秒钟,紧接着太阳光就全部被遮盖住而发生日全食了。若是天空晴朗,您还可以看见牛郎织女星、火星等行星或星座。圧日全食精彩看点[同上]5.问:
9、日全食时是否会存在安全问题?答:全食带区域从食既(太阳亮光突然消失)到生光(太阳亮光1=11=1突然出现),时长短至1分钟、长至6分多钟。期间大地由突然变黑暗转向突然变明亮,很可能带来公众视力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生产作业问题、通讯安全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医疗业安全等。如何正确认识此次日全':的科学意义?答:在地球上的同一个城市观测到日全食的机会大约每375年只有1次左右,同时还因为天气的影响,实际能观测到日全食的机会就更小。正因为此次日全食出现的机会不多,又发生在人类未知的天上,同时还会引起当地气温下
10、降、湿度上升等异常现象,一些人往往对这种天象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日全食现象发生前后,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以及图书、图片展览等手段向公众进行及时、准确、生动、形象的科普宣传和教育,这也是破除迷信思想、激发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们的科学热情、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