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系列二【议论文阅读】(附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2017-承德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自我雕琢①有个小男孩为父亲看守木桶,他每天晚上都把所有的木桶擦拭干净并摆放整齐。然而,令小男孩生气的是他放好的木桶往往一夜间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为此,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木桶太轻了,要想不被风吹倒,只有加大它的重量。"男孩苦思冥想了好久,他挑来一桶桶水,倒进那些空空的木桶里。从第二天开始,那些盛满水的木桶就再没有被风吹倒过。②漳州石雕园的石雕造型优美,形态各异。其中〃自我雕琢"的石雕寓意深远:一位体格健壮的青年,手握铁锤,刻苦磨炼,为拥
2、有完美的形象不懈地自我雕琢,不断地自我提高,以达到理想的境界。这种情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深刻道理。因为这座石雕寓意非同一般,给参观者思考与启迪。③木桶、石雕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许多成功人士都是经过自我雕琢,攻坚克难,昂扬奋进,一步步登上成功的殿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十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徐悲鸿刻苦努力,奋发向上,才不愧艺术大师的称号;邰丽华不懈努力,以精美灵动的《千手观音》演绎着聋哑人的美丽与坚强,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和世界。凡人与伟人,成功与否,大都不是输在
3、起点,而是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自我雕琢精神。④自我雕琢需要静心。俗话说:“心静乾坤大。”面对物欲横流、觥筹交错的世界,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告诉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状态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要沉着淡定,静心修炼——宁静才能致远。⑤自我雕琢需要恒心。〃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者0要花苞的长期孕育。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有《本草纲目》的问世。"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自我雕琢的
4、过程是漫长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内心丰盈的过程。只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就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①自我雕琢需要方法。夕卜塑形象,更需内强素质。给自己的思想增加高度,高度决定视野,才足以在金钱名利前抵御诱惑;给自己的知识增加厚度,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浸润心灵,才可以在竞争的时代里自由驰骋;给自己的心灵增加纯度,豁达乐观,宽以待人,爱心常伴,感恩相随,才足以在漫漫人生中绽放美丽。②木桶和石雕的事例告诉人们: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我们就如风中的木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想被任意一种〃风〃刮倒,就要给自我加重,雕琢自
5、己的思想、智能、心性……让自己健全起来。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1・(考点一)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自我雕琢是立身的根本,是成功的基石。2.(考点二)〃自我雕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①自我雕琢需要静心;②自我雕琢需要恒心;③自我雕琢需要方法。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举例论证;通过李时珍数十年笔耕不辍,编写《本草纲目》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自我雕琢需要恒心"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4.读完本文,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谈谈
6、你的看法。【示例】自我雕琢是我们立身的根本,是走向成功的基石。这让我明白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静下心来钻研学问,并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二(2018-十堰)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拓展人生的宽度郑伟钦①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②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③知走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7、,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④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我们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逬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倶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
8、息、新知识。⑤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⑥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