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系中消费和储蓄的决策(六)

经济体系中消费和储蓄的决策(六)

ID:41559039

大小:88.8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7

经济体系中消费和储蓄的决策(六)_第1页
经济体系中消费和储蓄的决策(六)_第2页
经济体系中消费和储蓄的决策(六)_第3页
经济体系中消费和储蓄的决策(六)_第4页
资源描述:

《经济体系中消费和储蓄的决策(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体系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总结)在消费与储蓄这个专题里,我们用了六个小节来分析消费与储蓄的决策过程,现在我们来对全篇做一个回顾和总结。现象和问题对问题的分析源自于对现象的观察。关于消费和储蓄,我们观察到的儿个重要现象是:1•屮国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其它国家20个百分点左右(图一)。2.世界上其它国家居民储蓄高则企业储蓄低,企业储蓄高则居民储蓄低,二者呈现此消彼涨的负相关特性。但是中国的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都很高(图二)。由此,我们提出了两个关键问题:1•为什么屮国的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不同于其它国家?2.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其它国家,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消费水平的不足?为了回答这两个问

2、题,首先就要弄清楚经济体系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允竟是怎样决定的?以及经济屮消费与储蓄的比例究竟多少才是最优的?图一:各类国家居民消费支出占比各类国家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80.0070.00糊壬does?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人均GDP(按2010年不变价美元计算)—中国一高收入国家一中高等收入国家一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一中低等收入国家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一低收入国家图二:中国与世界各国居民储蓄与企业储蓄的比较中国与世界各国居民储蓄与企业储

3、蓄的比较数抿来源:UNData•其它国家♦中国——各国趋势——中国趋势概念分析消费与储蓄的决策究竟是怎样决定的?分析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什么是消费与储蓄?其实消费与储蓄并没有本质的区別,储蓄只是未来的消费。有了这个概念,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跨期消费效用配比的问题。也就是说,消费多一点还是储蓄多一点,最终取决于消费者在不同时期消费所获得的效用总和。在这个思路下,我们用Ramsey模型构建了消费者跨期消费效用函数:U二u(cQ+仇1(C2),并进一步求解岀了跨期消费效用最优化条件:ir(Ci)=puXc2)(l+R2)o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影响居民消费与储蓄决策的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主观

4、因素:if(C

5、)/卩ir(C2)——居民跨期消费边际效用比。另一个是客观因素:r2——储蓄(投资)回报率,它代表着居民所面临的客观外部环境。因此居民消费与储蓄的决策问题就和外部宏观世界联系起来了。也就是说,居民消费所获得的效用不光取决于其口身的感受,述取决于其生活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只有当整体社会经济达到均衡时,居民的消费与储蓄的效用和才能达到最优!简化假设沿着上面的思路,我们把现实世界简化成两种形态:私有经济社会和国有经济社会。这两种形态又分别对应着三种假设:资本为居民所有、资本为居民和企业共同拥有(企业为居民所有)、企业为国家所有。在这三种假设下,我们分别求解出了对应的

6、整体经济均衡的最优化方程(图三):图三: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经济最优化方程1、居民拥有资本企业不拥有资本(私有经济社会)uXci)=阿©)(1+dAF(kbL)/dkJ>

7、所拥有吋,不管经济中的初始资本&在居民和企业I'可如何分布,居民所获得的消费总效用和都是一样的,都是第一期Cj=AF(k0丄)+k()-k]和第二期c?二AF(k

8、,L)+k】。这就解释了世界上其它国家居民储蓄高则企业储蓄低,企业储蓄高则居民储蓄低,二者呈现此消彼涨的负相关特性这一现象的本质。(图二)而在第三组国有经济模型的均衡方程里,我们发现,国有企业在第2期期末所持有的资本存量(I+R2)(1+RJkl无法分配给居民,而只能被国有企业不断的进行资本的积累。因此,居民的总消费效用将会减少(1+R2)(1+R

9、)kl这一部分,居民的总消费效用将无法达到最优。逻辑结论至此,我们就

10、可以系统的回答经济体系屮消费与储蓄的决策究竟是怎样决定的以及经济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究竟多少才是最优这两个问题了。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最终的经济主体是居民本身,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全体居民的福利。因此,对经济的评价也必须由居民来做出。在私有经济社会里,企业为居民所拥有,一方面做为企业的股东,其对企业的要求是实现企业分红和企业股价的最大化,也既d+V的最大化;而另一方面,做为消费者,其要求的是实现效用的最大化,也就是此前我们己经推导出的居民效用最优化条件:U*(CI)=pUt(C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