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55237
大小:58.5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27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咅无误的一项是()(3分)A.玄奘(zang)戈壁(g6)戳穿(chug翌日(yi)••••B•门枢(shd)■毋宁(wu)嗣后(si)窒息(zhi)•••C.宽宥(y6u)■笃信(趟)■裨益(bi)■躯壳(kd)■D.碱性⑴沁)■茫昧(w6i)■统筹(chou)臆断(y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万顷干燥海市蜃楼夸夸其谈B.悠扬惊鄂迥然不同夭资颖慧C.牛犊关键错踪复杂红紫烂漫D.蓬勃振奋惊
2、诧不己姊紫嫣红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行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B.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C.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D.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4.下而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A.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
3、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A.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古Z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Z才,亦必有坚韧不拔Z志。”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A.③①②④⑥
4、⑤B.③②①⑤④⑥C.②①⑤④⑥③D.②③①④⑥⑤4.默写填空。(4分)⑴枯藤老树昏鸭,O(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浊酒一杯家万里,o(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屮借景抒情,表达羁旅Z思的句子是:“,O5.支付宝是一种网上支付工具,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下图所示的支付宝交易流程。(5分)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经典名著屮,很多人物都历经磨难,例如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次磨难,终获真经;格列佛流落荒岛二十八年,克服了种种难以想彖的困难。B.许多经典名著
5、的结构别具特色,例如《水浒》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跌宕但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C・《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京味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A.我们熟知的“龟兔赛跑”“农夫和蛇”等有趣的故事,都出自著名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二、阅读探究(43分)(一)(12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
6、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乂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下列语句屮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棹数小舟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
7、,划船A.不亦颠乎颠:颠倒,错误C・渐激渐深激:猛烈D.转转不己Q:停止■3.下列语句屮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求石兽于水屮能谤讥于市朝••B.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C.至石之半无丝竹之乱耳••D.如其言其如土石何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A.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离开的呢?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A.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呢?B.你们
8、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C.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1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