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湾集团

上海港湾集团

ID:41488221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5

上海港湾集团_第1页
上海港湾集团_第2页
上海港湾集团_第3页
上海港湾集团_第4页
上海港湾集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港湾集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上海港湾集团上海港湾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软地基处理科研、设计、施工的跨国企业,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中国五十大发明创业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软土地基改良新技术研究会会长单位。集团下辖上海港湾软地基设计研究院,上海港湾软地基处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海外美国、日本、韩国、印尼、越南、印度、孟加拉、马来西亚等和国内江苏、广东、湖北、辽宁、浙江、山东、北京等分支机构及合资公司。上海港湾集团自主研发的,由二十几项国家发明专利构成的“高真空击密法”系列专利工法,凭借其与常规工法相比节约造价约30%,

2、节省工期约50%,质量可控,施工绿色环保的优势,在国内外应用面积已超9000万m2,节省造价近百亿元,减排CO2超千万吨。在机场(上海浦东机场二、三号跑道,上海虹桥机场,宁波空港等);道路(渤海湾、胶州湾、北部湾、长三角、珠三角、杭州湾等工业区道路,上海临港新城等);港口(上海港,宁波港,常熟港,京唐港,张家港等);铁路(上海临港,迁曹铁路,汉宜铁路,汉渝铁路等);石化(青岛大炼油,黄岛10万m3储备罐,海伦石化储罐区等);电厂(上海漕泾电厂,印尼TelukNaga电厂,越南NhonTrach2电厂等);物流(美国普洛斯,上海

3、同盛物流等);厂房(美的电气,亚洲铝业,越南海防PVTEex厂房等)等数百个工程中成功应用,仅上海临港新城道路软基处理工程与其他最优方案比较节约投资3.6亿元。在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上海港湾集团及其系列专利工法也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科技之光》、《朝闻天下》、《CCTV访谈栏目》、凤凰卫视、越南《中央电视台》、文莱四大媒体等大众媒体主动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誉发明人为“土建行业里的袁隆平”,高度评价该系列技术为“中国原创”、“成功走出国门”、“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效益”等,2009年2

4、月15日《新闻联播》专题报道“高真空击密法”系列技术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后,比传统工法“造价节约30%、工期节省50%。”2010年9月30日《中国新闻》专题报道:“2010年9月18日,来自五部委等60多位领导和院士相聚江苏召开“高真空击密”专题展示推介会。中国原创的软地基处理专利技术,在短短的几年间输出20多个国家,节约工程开支近百亿元,减排CO2超千万吨。”在获得国内认可的同时,上海港湾集团和“高真空击密法”系列技术也获得了海外关注。2006年,以韩国工程院副院长、土木协会理事长一行来上海考察,并以技术出口的形式将该技术引

5、进韩国,开创中国岩土界专利技术输出海外的先河。目前,“高真空击密法”系列专利技术已成功输出美国、日本、越南、印尼、孟加拉等二十多个国家,并成功收取专利费。短短几年,中国原创的快速“高真空击密法”系列专利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高度的肯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上海港湾集团将继续秉持科研创新领先的发展宗旨,努力打造一个国际化的软地基处理科研、设计、施工总承包的高科技企业,使民族品牌飘香海外。上海港湾集团董事长徐士龙介绍被誉为“土建行业袁隆平”的徐士龙,虽然知名度没有“杂交水稻之父”那样高,但他们之间的确不无共同之处。其一,他

6、们同为与泥土打交道、在泥土里创造出奇迹的人。只是一个从泥土中培育出优良水稻,为人类奉献更多更好的粮食;而另一个则变烂泥为宝“点土成金”,为社会创造无尽财富。其二,他们都是与科学技术结缘、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人。所不同的是,一个拥有国家研究经费和人才设备资源;而另一个则是毫无公共资源依托,全靠自己解决包括科研资金、设备、场地和人员的平民发明家。其三,他们均是成功人士,却甘愿保持平民本色。心系振兴民族,,胸怀宏图大志,创新之路上不稍懈怠、永不停步。  徐士龙同志是上海港湾软地基处理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研究员、拥有5项国家专

7、利的发明人。徐士龙同志,长期工作在港口工程和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第一线。20多年来,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他凭着坚强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走过了一条从自学成才到发明专利,从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到拥有亿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的成功之路。翻开他的创业史,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依靠自身的勤奋好学和知识累积,叩开科技创新之门,实现财富和事业双蠃的人生梦想。  攻克世界性技术难题  软地基加固技术是一大世界性技术难题。国内外采用的传统工法存在技术陈旧、施工成本高、工期长和材料消耗大等缺点,而且遇到高难地质无法施工,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建设

8、的需求。而我国每年通过围海造陆等软地基工程达200-300平方公里,总造价达200多亿元。只有大专学历的徐士龙从上世纪末开始着手研发新的软基加固技术。当时并不富裕的他,为了筹措研发经费,几乎倾其家所有,甚至向亲友举债,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先后投入近千万元。他带领“课题小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