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486191
大小:55.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5
《对小学数学版新课标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小学数学(2011)版新课标感悟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并不局限在课程上,实际涉及了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人们对任何时期的数学教育都不会说“满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数学教育的改革是永恒的。实际上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总结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经验,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如下问题应特别关注。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
2、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改的今天,许多教师不但在教学态度上表现出亲切自然,并且在教学语言上体现了教师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过去教师让学生发言时,总是说“你讲给老
3、师听”,现在更多的是说“请你讲给大家听听”。过去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时,教师总是说“你坐下!”现在更多的是说“别急,再想想!”或“谁来帮一帮?”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紧张的心情恢复平静,再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是学物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新课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的观念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二)处理好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与教师的适度引导、帮助的关系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产生对知识本
4、质的理解、对知识意义的领悟,教师则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把握好恰当的“干预度”。过去的课堂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教师中心”倾向,这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特别是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是不利的,因此应当改变,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就要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都考虑到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探索。教材编写应当考虑课程实施的需要,为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奠定基础。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构建“情景性问题”,使学生能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数学化”的过程,为学生掌握“默会知识”营
5、造认知环境,为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供载体,这是教材编写的努力方向,我们应当进行积极的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做相应的调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学情境,或与学生一起、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等方面。数学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方法和手段,所以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比过去更重要了。因为过去学生接触的事物较少,信息渠道也不多,接受的大部
6、分是书本知识,但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信息渠道四通八达,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和方法等都是教师、家长所无法控制的。这样,对各种信息的辨别、分析、处理和使用的指导和帮助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所以,教师的角色会变化,但作用更大了,未来教师也更难当了。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
7、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
8、资源,加上教材编写过程中受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人员与学生所处地域不同。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学“分类”时,教师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扩大取材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玩具、书、衣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向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