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词学生物用生物析诗词

用诗词学生物用生物析诗词

ID:41485317

大小:59.2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5

用诗词学生物用生物析诗词_第1页
用诗词学生物用生物析诗词_第2页
用诗词学生物用生物析诗词_第3页
用诗词学生物用生物析诗词_第4页
用诗词学生物用生物析诗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诗词学生物用生物析诗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诗词学生物用生物析诗词黄陂区第二中学陈连俊430346中华文明的瑰宝——诗词是最凝炼的语言,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中浓缩着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情感生活、历史变迁等等。而笔者发现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诗词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运用诗词来掌握有关生物学知识,这样使学生在运用生物学的有关知识解读赏析诗词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能强化有关知识的记忆,促进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策略。下面就枚举几例与同行交流。一、生物科学与诗词的“意境”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O可结合学生春雨之后

2、听到蛙鸣的体验,介绍青蛙冬眠过后的鸣叫与交配、繁殖的关系。无独有偶,辛弃疾的《西江月》也有描写蛙鸣的情境。“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O其中不仅有蛙鸣,还有植物——树枝、水稻,鸟类——鹊、昆虫——蝉。简直就是一幅夏夜生态图画,更可以引伸到生物群落、食物链,食物网,动物的习性,生物的相互关系等等。将“蛙”在唐宋诗词中的鸣唱,引入生物教学过程,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图象声音,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韵律,感受到生命之美,意境之美。二、生物科学与诗词的“统一”许多诗人,在描写生物现象

3、时经过细致的观察,能准确揭示现象与本质,科学与文学都是以“真”为前提的。也正是因为“真”,我们才能将诗词引入生物教学。如在讲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我首先朗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熟悉的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野火过后,草本植物到来年春天可焕发生机,恢复原状。而海南黎苗族同胞从前习惯于刀耕火种,烧山种“山兰”,控制不好引起山林大火,植被受破坏后恢复非常困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一是草原生态系

4、统结构简单,生物种类少,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受破坏后很快可以恢复。所以才能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是草为禾本科植物,大多有地下茎,草原环境年降雨少,比较干旱,秋冬季节为了保存生命,地上部分干枯。来年春季,水分充足时,又可萌发枝叶,欣欣向荣。以白居易《题大林寺桃花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为题干,要求学生判断此诗描述的情境中,影响山寺桃花迟开的生态因子。花开花落归根结底与生物的遗传物质有关,同时受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影响。作用是产生生殖细胞

5、,完成受精作用,产生种子,延续生命。山寺阴凉,温度较低,故桃花开得比较慢。在教学过程中讲到热带植物景观——绞杀现象时,结合白居易的《紫藤》:“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谁谓好颜色,尔为害有余。下如蛇盘曲。上若绳萦纤。可怜中心树,束缚成枯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诗人以精炼的语言,描绘出切合实际的生物现象,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源。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1=1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三、生物科学与诗词的“相悖”诗人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

6、水平,或因对事物观察流于表面,使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不够准确。学生做实验,进行探究式学习时,难免有粗心大意,马虎应付,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实验结合分析不透彻的现象。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分析,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是一种昆虫,它的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我国是养蚕最早的国家,利用化蛹时幼虫吐丝包裹自己这一生物过程养蚕取丝。诗人在这里对生命关注并加以探讨,试图进行解释,但因观察时间不够,又没有向蚕农请教,才有蚕死丝尽之言。从这

7、些“有错”的诗词中,我们既可通过点评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知识的教育,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风吹雨打之后,海棠花落,枝叶依旧,前后对照我们可以看出,对事物认真细致进行观察,准确真实的描述,对生物学,对文学创作同样重要。可以说明作为一个诗人,一个文学家,或我们平时谈话,写文章,具有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四、生物科学与诗词的“情感”与生命现象有关的诗词,往往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伦理精神等的反映。所

8、谓诗言志,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用,在进行生命科学教育的同时进行感情教育。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物言志,在此中表露无遗,同样看到“梅”,得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这也体现了生物学视野与文学视野的差异。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