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478150
大小:67.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5
《生物工程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名词解释:1•生物工程: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设计改造牛物体机构与功能或加工生物原料,以便更经济、更有效、大规模地为人类生产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冃的的应用科学。2.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了屮的特定核廿酸顺序,并对核廿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核酸内切酶3.棊因工程的冃的是改变物种的遗传学性状或获得所需的蛋白质。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这种基因叫目的基因。4.基因纽文库:把某种牛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克隆载体贮存在一种受体菌克隆了群体之屮,这个群体
2、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纽文库。5.CDNA文库:提取出组织细胞的全部mRNA,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cDNA克隆集合称为组织细胞的cDNA文库。6.转基因动物是指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有根据、有计划、有预见、有口的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受体细胞,再通过使这些外源基因与染色体基因组DNA进行稳定地整合,并将生物学性状传给后代的动物。7•基因治疗;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一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
3、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牛物医学新技术。8.基因敲除:是指一种遗传工程技术,针对某个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改变生物的遗传基因,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作用,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障,并可进一步对生物体造成影响,进而推测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差界化表达,是指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9.细胞衰老:一般指细胞或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的现象。10.细胞死亡:一种是细胞坏死,即由于某些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的细胞被动死亡。一种是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
4、制控制的一种有序、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11.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按照人们的意愿來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获取新型细胞或某种细胞产物的一门综合性牛物工程技术。广义的细胞工程;包括所有的牛物纽织、器官及细胞的离体操作和培养技术。12.体细胞杂交:将两个具冇活力的原生质体放在一起,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人工诱导,使两个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即形成杂种细胞。称为原生质体融仑,即为体细胞杂交13.细胞株:在一个经过牛•物学鉴定的细胞系或原代培养细胞的基础上,再进行单细胞分离克隆
5、化培养或筛选,由此得到的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称细胞株。14.细胞系原代培养细胞经过首次传代成功后即为细胞系。15.发酵工程:也称微生物工程,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的规律,通过人工培养微生物来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产品的过程。16.腮分子修饰: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是已有酶分子的结构发牛某些变化,从而改变彌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技术过程。二、填空1•牛•物技术发展的两大突破:watson和crick的DNA模型学说;jacob和monod的操纵了学说2.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猶工程、蛋白质工程3•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史上
6、的主要事件;1953watson和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1961jacob和monod的操纵了学说1965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生物系联手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1976第一个DNA重组技术规则问世2000人类基因草图正式发表4•灭菌条件:O.lmpa121°C15-20min5•微生物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湿热灭菌法影响转录的因素:启动子、。因子、阻遏蛋白、调控蛋白、RNA聚合酚抑制物、衰减子等6.载体:能承载外源DNA片段(基因)并带入受体细胞的传递者。载体要求:(1)自主复制能力(2)可利
7、用的限制酶切点常用载体: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病毒载体、大容虽载体7.1958美steward等人从胡萝卜的体细胞经过胚状体的发育途径获得了完整植株。证实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8.细胞悬浮培养方法:分批培养法、半连续培养法、连续培养法9.DNA芯片山载体、连接层和DNA探针阵列三部分构成10.细胞的三个阶段:潜伏期对数增长期停滞期11•常见微生物的发酵类型:好氧性发酵厌氧性发酵兼性发酵微生物发酵类型: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12.发酵过程的代谢动态变化:生长相关型生长部分相关型生长非相关型13.确定放罐的指标主要有:产物的产量、过滤速率、
8、氨基酸的含量、菌丝形态,ph、发酵液的外观和黏度等14.影响晦促反应的因素:底物浓度、猶浓度、温度、ph、抑制剂和激活剂15.次生代谢产物分离:化学法(有机溶剂法;蛋白质、溶血卵磷脂、脱乙酰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