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472169
大小:62.4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5
《李绍芬主编反应工程知识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应工程知识点第1章绪论1.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机理和速率。2.反应工程一般是按反应物系的相态来分类,将化学反应分为均相反应和多相反应两大类。3.根据反应过程是否使用催化剂,将化学反应分为催化反应和非催化反应两大类。4.反应进度是指任何反应组分的反应量与其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反应进度永远为正值。5.转化率是针对反应物而言的,收率则是对反应产物而言,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三者的关系:Y=SX。6.化学反应工程的主要研究对彖是工业反应器,反应器设计的核心内容是确定反应体积,反应器设计最基本的内容是:①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②确定最佳的操作
2、条件;③确定反应体积。7.工业反应器放大主要方法是逐级经验放大法和数学模型法。&反应器类型可以搞看图填写。9.工业反应器有三种操作方式:①间歇操作;②连续操作;③半间歇(或半连续操作)。第2章反应动力学基础1.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反应物系中某一反应组分的反应量。2.以少A+%TjR反应为例,其反应速率的表达式是□二-+讐或q二一*讐或丄如,用反应进度表式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厂=一丄笛,其反应物转化量与反应产RVdfVdt物生产量之间的关系dnA:dnB:dnR=v4:vB:vR03.在溶剂及催化剂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定量描述反应速率与
3、温度及浓度的关系的关系式叫做速率方程或动力学方程,其数学函数表达式r=/(c,T),以以險A+坯/?不可逆基元反应为例,其速率方程为rA=kc*o4・k为反应速率常数,为温度的函数,其关系式为k=Aexp(-E/RT)o5.绝大多数反应都是非基元反应,但是非基元反应可以看成是若干基元反应的综合结果,即反应机理。6.不论可逆反应还是不可逆反应,反应速率总是随着转化率的升髙而降低(降低或升高);不可逆反应及可逆吸热反应,反应速率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减慢或加快);至于可逆吸热反应,反应温度按最佳温度曲线操作,反应速率最大。7.在同一反应物系中
4、同时进行若干个化学反应时,称为复合反应。8.独立反应是指这些反应中任何一个反应都不可能由其余反应进行线性组合而得到。9.复合反应包括三个基本反应类型,即并列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10.当一个反应的反应产物同时又是另一个反应的反应物时,这类反应称为连串反应。11.固体催化剂系由三部分组成:即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载体。使用载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大表面积。助催化剂主要作用是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常用的催化剂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12.吸附是多相催化反应过程必不可少的步骤。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5.要从各
5、反应步骤的速率中导出总包速率方程,需要作出一些简化假定。广泛应用的是定态近似和速率控制步骤这两个假定。6.速率方程的形式(动力学模型)可分为基函数动力学模型和双曲线型动力学模型。7.动力学参数是指速率方程中所包含的参数,由实验数据求动力学参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种是积分法;另一中是微分法。8.积分法是将速率方程积分后,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而微分法是根据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定的反应速率,直接由速率方程估计参数值。9.建立速率方程一般包括下列儿个方而的工作:①设想各种反应机理,导出不同的速率方程;②进行反应动力学实验,测定所需的动力学数据;③根据所
6、得的实验数据对所导出的可能的速率方程进行筛选和参数估值,确定出合适的速率方程。第3章釜式反应器1.间歇反应器是分批操作的,其操作时间系两部分组成:一是反应时间,即装料完毕后算起至达到所要求的产品收率吋I'可;二是辅助吋间,即装料、卸料及清洗等所需吋I'可之和。2.半间歇操作和间歇操作的共同点是反应物系的组成均随时间而变,因此必须以时间作自变量。第4章管式反应器1•所有流体粒子均以相同速度从进口向出口运动,就像-个活塞一样有序地向前移动,故称之为活塞流。2.返混是指不同停留时间的流体粒子之间的混合。3.就整个反应器而言,如符合活塞流假设,则同一
7、时刻进入反应器的流体粒子必定在另一时刻同时离开,即所有流体粒子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相同。4.活塞流和全混流的根本差别是,前者无返混存在,后则返混程度最大,以致反应物料间不存在浓度差和温度差。5.对于定态操作的活塞流反应器,反应物系的浓度系随轴向距离而变,与时间无关;而间歇釜式反应器反应物系的浓度则随时间而变,与位置无关。6.对于正常反应动力学而言,在原料处理量、及组成、反应温度以及最终转化率均相同的情况下,以管式反应器所需反应体积最小,而单釜最大。多釜串联则介于两者之间,且串联的釜数越多,所需的反应体积最小。7.如果管式反应器中进行的单一不可
8、逆反应和可逆吸热反应,以生成强度最大为出发点,其最佳操作温度序列应遵循先低后高这一原则;而对于可逆放热反应而言,其最佳操作温度序列是由高温到低温的原则。第5章停留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