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授诗歌与戏曲作业

函授诗歌与戏曲作业

ID:41466899

大小:61.2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5

函授诗歌与戏曲作业_第1页
函授诗歌与戏曲作业_第2页
函授诗歌与戏曲作业_第3页
函授诗歌与戏曲作业_第4页
资源描述:

《函授诗歌与戏曲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名词解释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诗史:一•般指诗人杜甫。他的诗歌,1.有史的认识价值。.A、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杜甫诗中均有反映。B、有些诗所反映的史实,未见史料记载,可补史之缺.2.形象的历史生活画面民胞物与:岀自张载《西铭》。民胞:所有人都是我的同胞,物与:一切有牛命或无牛命的物休都是我的朋友。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是指感情的芯慨壮大深厚;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曲折起伏,反复低

2、回;表现了杜诗意境的深厚完整,语言的梢工、凝炼,音调节奏的抑扬缓急,顿挫变化。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以杜市为发蒙,元结顾况为先驱,张籍、王建、李绅为开始,到元口达到高潮。新乐府运动以新题乐府写时事,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精神,力求诗歌与现实取得紧密联系,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具讽喻性和通俗性特点。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词牌在草创之初,一•般是按词制调,故而词牌与内容是有联系的。而在演进过程中,就逐渐与内容失去联系,而只是规定一首词的音乐曲调了。再进一步演进,词牌与音乐也逐渐脱离,故而

3、词牌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苏辛:分别指苏轼和辛弃疾。苏轼:旷达飘逸;辛弃疾;悲壮沉郁。时代坏境、个性气质不同。辛派词人:辛弃疾在当时影响很大。与他同时的陈亮、刘过;以及在他之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都刻意模仿辛弃疾的词风,与辛弄疾有着和同或和近的创作倾向,他们都以词抒发抗战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风格是恣肆粗犷,文学史上称Z为辛派词人。格律词派:南宋苟安,一些词家逃避现实,学习周邦彦,专在词的艺术技巧上下功夫,刻意求工,重视声律,讲究辞藻,形成了词史上的格律词派。元杂剧:指十三世纪上半叶蒙古灭金前后(1234年),

4、以宋杂剧、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戏1111艺术,始于屮国北方流行的曲调说唱。所以亦称北杂剧、北Illi。元灭南宋,杂剧扩展至全屮国。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阶段。南戏:屮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批纪200年间在屮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

5、11

6、剧利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乂有温州杂剧、永嘉朵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一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1111声腔系统。2•赏析陈子昂《

7、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Z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诗人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壯、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诗写背上幽州的蓟北楼远塑,悲从中來,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來抒发口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弁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人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登幽

8、州台歌》这首翹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來传诵的名篇。3•赏析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绍合今昔,替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垂写今口的感伤。全词语言闘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屮对宁宙人牛的深思,给人以書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亨受。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II」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于是词人不由

9、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儿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冇感性活动,而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无可奈何花落左,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

10、也无济于事。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英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冇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和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