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445535
大小:7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4
《阅读指导课新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年级校本课(必读书目指导)备课笔记总课时授课时间月日设计者:一年级备课组授课内容《对牛弹琴》、《狐假虎威》课时1共需课时授课目标1、阅读内容目标:对《对牛弹琴》、《狐假虎威》的内容进行检查和交流。2、对学生的《对牛弹琴》、《狐假虎威》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并培养学生每天定时读书的习惯。3、对交流中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培养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重点难点对《对牛弹琴》、《狐假虎威》的内容进行检查和交流。课前准备《成语故事》书一本。程序与内容复备一、上周阅读情况汇报。1、检查《得意忘形》、《对症下药》的阅读完成情况。读完的同学举手。交流图书
2、,看是不是有留下读书痕迹。2、交流阅读的内容。对优美的句、段进行交流。交流读书的感受:你最喜欢或不喜欢哪些人和物,为什么?你知道了哪些成语故事?这些成语的比喻义是什么?二、布置本周阅读任务。指名说我们在本周的阅读任务,明确是《对牛弹琴》、《狐假虎威》三、本周阅读导读。1、以《对牛弹琴》为例,让学生阅读,边读边思考:《对牛弹琴》,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故事中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对牛弹琴》比喻义是什么?2、讨论交流,师小结。四、总结。一年级校本课(必读书目指导)备课笔记总课时授课时间月日设计者:一年级备课组授课内容《画蛇添足》、《
3、井底之蛙》课时共需课时授课目标1、阅读内容目标:对《画蛇添足》、《井底之蛙》的内容进行检查和交流。2、对学生的《画蛇添足》、《井底之蛙》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并培养学生每天定时读书的习惯。3、对交流中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培养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重点难点对《画蛇添足》、《井底之蛙》的内容进行检查和交流。课前准备《成语故事》书一本。程序与内容复备一、上周阅读情况汇报。1、检查《对牛弹琴》、《狐假虎威》的阅读完成情况。读完的同学举手。交流图书,看是不是有留下读书痕迹。2、交流阅读的内容。对优美的句、段进行交流。交流读书的感受:你最喜欢或不喜
4、欢哪些人和物,为什么?你知道了哪些成语故事?这些成语的比喻义是什么?二、布置本周阅读任务。指名说我们在本周的阅读任务,明确是《画蛇添足》、《井底之蛙》的内容。三、本周阅读导读。1、以出尔反尔》为例,让学生阅读,边读边思考:《画蛇添足》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故事中讲了谁的故事?《画蛇添足》比喻义是什么?2、讨论交流,师小结。四、总结。一年级校本课(必读书目指导)备课笔记总课时授课时间月日设计者:一年级备课组授课内容《滥竽充数》、《铁杵磨针》课时1共需课时授课目标1、阅读内容目标:对《滥竽充数》、《铁杵磨针》的内容进行检查和交流。2、对学生的
5、《滥竽充数》、《铁杵磨针》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并培养学生每天定时读书的习惯。3、对交流中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培养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重点难点对《滥竽充数》、《铁杵磨针》的内容进行检查和交流。课前准备《成语故事》书一本。程序与内容复备一、上周阅读情况汇报。1、检查《画蛇添足》、《井底之蛙》的阅读完成情况。读完的同学举手。交流图书,看是不是有留下读书痕迹。2、交流阅读的内容。对优美的句、段进行交流。交流读书的感受:你最喜欢或不喜欢哪些人和物,为什么?你知道了哪些成语故事?这些成语的比喻义是什么?二、布置本周阅读任务。指名说我们在本周的阅
6、读任务,明确是《滥竽充数》、《铁杵磨针》的内容。三、本周阅读导读。1、以《滥竽充数》为例,让学生阅读,边读边思考:故事中讲了什么事情?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讨论交流,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四、总结。一年级校本课(必读书目指导)备课笔记总课时授课时间月日设计者:一年级备课组授课内容《不耻下问》、《呆若木鸡》课时1共需课时授课目标1、阅读内容目标:对《不耻下问》、《呆若木鸡》内容进行检查和交流。2、对学生的《不耻下问》、《呆若木鸡》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并培养学生每天定时读书的习惯。3、对交流中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培养学生对读书产生
7、兴趣。重点难点对《不耻下问》、《呆若木鸡》的内容进行检查和交流。课前准备《成语故事》书一本。程序与内容复备一、上周阅读情况汇报。1、检查《滥竽充数》、《铁杵磨针》阅读完成情况。读完的同学举手。交流图书,看是不是有留下读书痕迹。2、交流阅读的内容。对优美的句、段进行交流。交流读书的感受:你最喜欢或不喜欢哪些人和物,为什么?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布置本周阅读任务。指名说我们在本周的阅读任务,明确是《不耻下问》、《呆若木鸡》的内容。三、本周阅读导读。1、以《不耻下问》为例,让学生阅读,边读边思考:故事中讲了什么事情?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8、道理?2、讨论交流,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四、总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