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

ID:41442194

大小:145.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24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_第1页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_第2页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_第3页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_第4页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虚词复习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文言虚词在高考语文测试中的能力层级为B,《考试说明》对其提出的要求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测试形式:文言虚词的测试形式只有一种,即判断4组8句中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以近年的高考试题为证。高考文言虚词用法题共4组,8个例句,除原文外,其余4个句子一般都选自中学教材,句式和考文基本相同。解题方法:一、对照教材例句区别用法  分析近几年选自教材的

2、例句可以看出,大多出自如《史记》《过秦论》《促织》《游褒禅山记》等传统篇目。因此,只要熟悉教材中传统篇目中的常见虚词用法,再加以比较,就能推断出答案。这是解答虚词用法题的主要方法。  例1、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  后句出自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字是连词,相当于“于是”,前句句式与后句相似,“因”字用法相同。 二、分析虚词语法特点  (1)、“以”字前后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或短语,“以”是连词;“以”字后面是名词性词语或短语,“以”是介词。  例2.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  

3、前句“以”字后的“身死”是名词性结构,组成介宾短语做“白”的状语,“以”在句中是介词。后句“以”字前后的“险”和“远”都是形容词,“以”在句中是连词,两句“以”字用法不同。  例3.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前句“以”字前后的“缓攻”和“待其事”都是动词性结构,“以”是连词;后句“以”字前后的“穷予生之光阴”和“疗梅”也都是动词性结构,“以”是连词,两句“以”字用法相同。  (2)、“以”或“于”两字常和后面的名词性结构组成介宾短语,搭配对象类别不同,“以”或“于”字用法也不同。  例4.今

4、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两个“以”字都是介词,前句搭配的“百骑”是“人”,后句搭配的“钟磬”是“物”,由不同类推出意义不同。  例5.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  前句“于”字后面的“燕”是国名,后句“于”字后面的“郑袖”是人名,类别不同。“于”在前句中相当于“到”,在后句中相当于“被”,意义不同。 三、看虚词出现的位置  (1)、“其”字用在感官动词或心理动词后,是能充当主语的人称代词;用在名词前是指示代词或是充当定语的人称代词;用在主语和谓语间表委婉语气;出现在句中

5、和句首用法不同。  例6.一则羡其不孤;20秦贪,负其强。  前句的“羡”是羡慕,是感官动词,“其”是代词“他”;后句“负”是一般动词,“其”是代词“他的”,意义不同。  例7.其孰能讥之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前句“其”在句首,表反问语气;后句“其”在句中,表委婉语气,意义不同。  例8.秦王恐其破璧。则或咎其欲出者。  前句的“恐”和后句的“咎”都是感官动词,前句的“其”能充当主语,是人称代词“他”;后句的“其”不能充当主语,是指示代词“那个”,意义不同。  (2)、“之”字前后分别是名词和动词(或形容词),

6、“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之”字前后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结构和名词,“之”是助词,译为“的”。  例9.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前句“之”用在名词“海”和形容词“深”之间,后句“之”用在名词“李渤”和形容词“陋”之间,用法相同。  例10.太子之死也。从容受死之意。  前句“之”字用在名词“太子”和动词“死”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之”字用在动词性结构“从容受死”和名词“意”之间,是助词“的”,两句用法不同。解题注意:1、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是

7、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许多词既可作虚词用也可作实词用。例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的“以”字,如果按虚词“把”或“用”来解释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依据语境讲成“率领”才符合当时诸侯之间的实情。2、辨明词义和用法。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后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但前一个应翻译为“在”,后一个应翻译为“比”。3、通晓古今。有的文言虚词虽然在形式上被保留了下来,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所以”在文言文里表示

8、原因、依据,现在则用来表示结果。再如“于是”在古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词,现在则是一个双音词。因此,只有通晓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释古”。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1.【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1)连词1)表并列,译为:而且、又。例释: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