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86340
大小:758.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3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_盛仲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9期*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盛仲麟,何维达(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摘要: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1999-2012年中国海关进出口商品数据,研究测算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出口贸易的不断增长,中国所排放的碳中有相当部分被用于生产满足国外消费者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出口产品,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是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的主要受惠国。文章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各部门隐含碳排放情况,为国家从碳排放控制的角度调整产业及贸易结构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国家未来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具
2、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投入产出法一、引言代价来维系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这对于发达国家来众所周知,人类迄今所面临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就说,为了减少本国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完成其是全球气候变暖,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措施就是控制承诺的减排目标,他们也更倾向于把高能耗、高污[1][4]温室气体的排放。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染、高排放的生产加工过程转移到中国来。因此,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再次提出了将“碳减排”目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一方面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另一标各自分配的重要议题,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方面却加剧了中
3、国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从展程度不同,各国对“碳减排”定义理解不同,各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额外的负[2]国在制定“碳减排”分配这一目标并未达成一致。担。虽然哥本哈根会议的无疾而终意味着遏制全球气候变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如何通过国际贸易利用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但是关于碳减排责任界定等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同时又不给环境造成巨大损问题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失是我国碳减排课题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通过使我们发现,如果有减排目标的发达国家将生产转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进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移到发展中国家,或以从发展
4、中国家的进口替代国内实证研究和具体测算,从而反映出我国进出口商品增生产,虽然其国内CO2排放减少,但全球的CO2排长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一方面让世界更客观了解中放并没有减少。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利用效国碳排放增长的原因,从而合理界定中国的碳排放责率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产结构的碳排放密集度任,为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掌握主动权提供依据,相对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的CO2排放可能会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部门根据研究测算结论调整对外[3]更多。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目前的贸易结构相贸易政策,有利于碳减排工作的进行。对粗放,可持续性相对较弱,
5、并且出口与进口产品结二、文献综述构差异大,进口产品多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目前IPCC公布的国家碳排放数据是依据基于领能源密度、低排放的产品,相反地,出口产品则以高土责任的“污染者付费原则”(PollutersPaysPrinci-资源和能源投入、高排放、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ple)计算的,这也是目前认定一国具体的碳排放责主,因此,中国是以国内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任通常遵循的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是由经济合作者简介:盛仲麟(1989-),女,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低碳经济;何维达(1960-),男,北京科技大学
6、教授,研究方向:产业安全。110作与发展组织(OECD)环境委员会于1972年首次大多集中于理论分析,研究方法也有待于进一步完提出的,其核心是要求所有污染者都必须为其造成的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采[5]污染支付费用。“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主要优点是用对主要出口国家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加权可以通过增加污染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外部成本内平均法来避免由于数据不足造成的误差。利用海关统部化),降低污染生产者的自身利益的方式,遏制企计数据和中国投入产出表,对1999-2012年中国进业进一步污染环境,刺激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
7、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尤其分别测算了不染。就碳排放而言,即要求生产者为生产产生的全部同部门的隐含碳排放,从单个部门的角度分析中国隐碳排放“买单”。然而,这一方法仅考虑了被研究国含碳的构成结构及影响。家国界内与每个部门直接相关的CO2排放,只反映三、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测算及结果了其国家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没有考虑对外分析贸易引起的隐含碳转移。(一)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如果一个国家只是进口在其国界外制造的商品来测算代替国内生产,就可以“避免”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投入产出分析是由瓦西里·列昂惕夫于20世纪放;而
8、为其他国家生产商品的国家就不得不为这部分30年代研究并创立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一种有效[6]出口的CO2排放“买单”,这显然有失公平。考虑的、从宏观尺度评价嵌入到商品和服务中的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