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

东南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

ID:41385981

大小:535.3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3

东南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_第1页
东南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_第2页
东南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_第3页
东南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_第4页
东南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在目前的材料性能及技术水平下,每一种桥梁结构形式有其合理的跨度范围,目标主要在强度破坏极限点(P);疲劳和断裂极限状态的检算内容虽在弹性范a超出这一范围,桥梁的经济指标往往会显著下降,甚至不可行。简支梁:<70m,优势范围:<50m。畴,但关心的是随时间的累积损伤,常用应力幅或其他损伤指标表征;极端事件等截面连续梁:30-100m,优势范围:50-80m。极限状态所考察的状态更是随性能目标而定。变截面连续梁或连续刚够:50-350m,优势范围:100-300m。简支钢桁梁:40-200m,优势范围:在120m以内。5.在桥梁概

2、念设计中,请分析“定性校核定量,手算校核电算”的必要性,怎连续钢桁梁:60-550m,优势范围:在400m以内。样才能做好?拱桥:<600m,优势范围:40-450m。当今的桥梁设计计算,已主要交由专业设计软件去完成。但电脑只是人脑强系杆拱桥:40-800m,优势范围:40-550m。大的辅助设计工具,是人脑定量分析能力的延伸,但电脑代替不了人脑的智慧思斜拉桥:80-1500m,优势范围:150-1200m。考。悬索桥:>200m,优势范围:>500m,1200m以上一枝独秀。设计者要对实际结构模型简化的正确与否负责,对施工过程

3、中的最不利工况有预见性。此外,结构有限元离散化的疏细程度和边界假定,特殊荷载工况和荷2、我国公路桥规和美国AASHTOLRFD规范是怎样表述桥梁基本设计准则和极限载组合,收缩徐变模式和温度梯度模式的选取等,均影响到分析计算的结果。在状态的?对设计软件不够熟悉的情况下,错误的输入则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1)我国公路桥规对桥梁设计准则表述为:使公路桥涵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鉴于结构设计软件是个暗盒,对其输出结果还要通过定性分析与手算进行判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要求。公路桥涵应根据所在公路的作用、性质和定与校核,而且设计者可以做

4、到。将来发展的需要,按照美观和有利于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并考虑因地制宜、就运用概念来把握各种计算结果的数量级与范围,或通过参数变化判定计算结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等因素。采用标准化跨径的桥涵宜采用装配式结构,适果的变化趋势,能够避免设计错误。用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特殊大桥宜进行景观设计;上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梁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公路桥涵结构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6.怎样理解林同炎教授对预应力作用的阐释?(p65)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1)预加应力的目的是将混凝土变成弹性材料2)AASHTO桥规提出的设计准则:桥

5、梁应该按照规定的多种极限状态进行设计,预加应力的目的只是为了改变混凝土的性能,变脆性材料为弹性材料。这种以实现可施工性、安全性和使用性的目标,并恰当考虑可检修性、经济性和美观概念认为预应力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材料,预应力筋的作性方面的问题。AASHTO桥规提出了如下4种极限状态:使用极限状态、疲劳和用不是配筋,而是施加预压应力以改变混凝土性能的一种手段。如果预压应力大断裂极限状态、强度极限状态、极端事件极限状态。于荷载产生的拉应力,则混凝土就不承受拉应力。这种概念要求将无拉应力或零应力作为预应力混凝土设计准则。

6、这样可以用材料力学公式计算混凝土的应力、3、目前每年发生的大量桥梁倒塌案例,是否说明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桥梁设应变和挠度、反拱,十分方便。计理念?(2)预加应力的目的是使高强钢材与混凝土能够共同作用是。(以下为个人愚见,有意补上的请告知众人。)目前的桥梁设计理论还这种概念是将预应力混凝土看作高强钢材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一种特是基于弹性基础上建立的,这与桥梁使用情况中的真实受力及变形存在差距,殊的钢筋混凝土。预先将预应力筋张拉到一定的应力状态,在使用阶段预应力筋且现在的一些理论基于假设(如抗剪设计与收缩徐变等等),这些在设计计算

7、中的应力(应变)增加的幅度较小,混凝土不开裂或裂缝较细,这样高强钢材就可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不能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诸如此类仍需要现代以与混凝土一起正常工作。人或是后人的进一步研究完善。可以利用这种概念,将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作等强代换,减少用钢量,解决受拉钢筋数量过多不便施工的矛盾。很多情况下这种做法是经济的。4.对图2-22的理解(p25)(3)预加应力的目的是荷载平衡图中示意桥梁从弹性到破坏的全过程“力-位移”(P-D)曲线,其中作用预加应力可认为是对混凝土构件预先施加与使用荷载相反的荷载,以抵消部分或全部工作荷载。用

8、荷载平衡的概念调整预应力与外荷载的关系,概念清晰,力的来源可以是活载或水平地震作用,将结构弹性极限点的力和位移分别用Py计算简单,可以方便地控制构件的挠度及裂缝,其优点在超静定预应力结构的设计中尤为突出。和D表示,强度极限点的力和位移分别用P和D表示,结构延性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