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65141
大小:237.56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8-23
《心理测量第2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历史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历史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发展近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兴起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测验的历史根源虽然无从考究,但中国人最早使用测验,也最重视测验,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我国古代的考试制度是现代心理测量的渊源。心理测验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孔子: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种思想与桑代克和麦柯尔在20世纪初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比他们要早2000多年。三国时学者刘劭对人物的研究有独到之处,他把人分为圣贤、豪杰、傲荡、拘粟四类
2、,认为圣贤者思考问题严谨,符合伦理,志向远大;豪杰者心胸开阔,心情豪爽;而傲荡者心高但缺乏志向,并且高傲放荡;拘粟者谨小慎微,好受拘束。在他所著的《人物志》中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度”。意思是说,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变化,来推知他一般的心理特点和水平。《人物志》是我国古代论述能力问题的著作,1937年被美国人施罗克(J.K.Shryok)译成英文,书名改为《人类能力的研究》。中医上的望、闻、问、切传统的抓周在人才选拔上,从汉代至魏晋盛行名人推荐制和九品制。从隋唐至清末盛行科举制。科举制传入欧洲之后,很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欢迎,18世纪末
3、,法英美等国为选拔官吏,也参照我国的科举制建立了自己的文官考试制度。清朝后期,我国民间出现了七巧板,它是用七块形状、大小不同的小木板组成的,可以组成各种生物和实物图样,对于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因而,对于七巧板的操作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非文字性创造能力测验。七巧板是一种智力游戏,顾名思义,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这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亦可是一些中、英文字母。清朝末年,心理学由西方传入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在1949年后
4、,由于多方面原因,心理测验一直成为禁区。粉碎“四人帮”之后,心理测验才得以发展起来。西方近代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心理测验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心理测验的先驱高尔顿、卡特尔、比奈心理测验的发展英国的人类学家、心理学家高尔顿(Galton)于1869年出版了《遗传与天才》一书,提出了人的智力由遗传而来,认为如果选择高智力的男女成亲,最终会产生天资极高的人种。他的遗传决定论虽然与科学事实不符,但他为了研究遗传问题,运用对照组的方法,分别对有亲缘关系和没有亲缘关系的人的各种行为特点进行了测量。1884年,他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设立了“人类学测量实验室”,参观的人付三个便
5、士就可以测量到自己的身高、体重、肩宽、视觉和听觉的敏锐度、呼吸量、压力、拉力、反应速度和其他的一些简单的运动功能。高尔顿记录了每一个人的测量结果。他运用这种方法先后花费6年的时间,共测量9337人,积累了大量的人类感知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资料。高尔顿之所以注重对人类感知方面的测量,是由于他的学术观点决定的。他受到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关于“一切知识来源于感官”的影响,认为感知辨别力是最高的心智能力,并试图通过对感知辨别力的测量结果来推估人的智慧水平。虽然这与科学事实不符所以没有获得预想的结果,但高尔顿在测量人的感知觉过程中,创用了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的自由联
6、想法,提出了相关概念、发明了标准分数体系,为以后的心理测量工作作出了方法学上的贡献。卡特尔美国的心理学家卡特尔继承冯特和高尔顿的学术思想,竭尽全力推动心理测量运动,以各种实验和测验来研究人的个别差异。1890年,他在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首创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在文章中提到了他当时对心理科学的研究和心理测量运动的一些重要主张。比如,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必须立足于实验和测量,才可能具有自然科学的准确性;心理测验的手段和方法必须要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并主张建立“常模”,用来比较个人测试的结果。他的这些主张对于心理科学的发展和心理测
7、验的编制有重要意义,是测验标准化思想的一种萌芽,为科学的心理测验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比奈1857年生于法国尼斯市,开始学习法律,后来学习医学,后来致力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他从各方面探索智力测验的新方法。1886年,他与费雷合作,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推理心理学》。1895年,他在法国《心理学报》上发表文章,反对当时学术界热衷于感知觉、反应速度等简单心理过程的测量,主张要测量更复杂的心理能力,认为人们在复杂的心理能力方面有着更大的个体差异。1898年,比奈在法国哲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心理测量的相对性原理,认为个人智力的高低,必须在他与别人的智力
8、相比较的基础上去评估。这就为常模参照性测验的编制奠定了思想基础。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