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55475
大小:334.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8-22
《《av综合征》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A-V综合征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AandVsyndrome别名AandVphenomenon;AandVsign;AandVstrabismus;A-V现象;A-V型斜视;A-V征;AV综合征;A-V综合症;Uristsyndrome;Urist综合征类别眼科/斜视/无眼球运动障碍的特殊类型斜视ICD号H50.8概述A-V综合征(AandVsyndrome)是一种同时伴有垂直非共同性斜视(verticalinconcomitancestrabismus)的亚型(sub-type)水平性斜视,即当向上和向下看时,水平斜度发生较明
2、显的变化,并以“A”和“V”字母形象命名的一类斜视现象。两字母开口方向表示分开强或集合弱,字母尖端方向表示集合强或分开弱。内斜视或外斜视当向正上方或正下方注视时,斜度允许有一定的差异,如内斜视向下注视时的斜度比向上注视时大,外斜视向上注视时斜度比向下视时大,但这一差别,一般不应超过10△,如超过10△则为A-V现象。概述A-V综合征不是一种特定临床疾病,而是一种现象,称之为现象比称为综合征更为合理,但多数学者仍以A-V综合征来命名之。Urist曾以“继发性垂直向偏位的水平斜视”首先详细报道了本病,故称为Urist综合征,于1958
3、年命名为A-V综合征。国内陈斯同、刘家琦1984年首次报道本病。流行病学A-V综合征在水平斜视中并不少见,据Urist1951年报道615例水平斜视中50%属于A-V综合征。Costenbader报道占12.5%~25%,其报道的412例A-V综合征中V-内斜占41%,V-外斜23%,A-内斜25%,A-外斜1%。我国1963年统计12岁以下儿童各种斜视457例,A-V综合征30例占6.56%,其中V-内斜占56.66%,V-外斜23.33%,A-内斜16.66%,A-外斜3.45%。本征的斜视发生甚早,且常为先天性的,斜视性弱视
4、少见,占12%~14%,多无明显屈光不正,11%患者头位异常。流行病学因此,Duke-Elder强调在治疗儿童内、外斜视时必须先详细检查是否同时伴有A-V征。因为矫正A-V征,对于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极为有利,有时术后短期内不经功能训练即可使患者的异常视网膜对应消失而恢复正常双眼视觉。病因A-V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发病机制形成A-V征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8个方面:1.水平肌肉的原因Urist认为A-V征的形成与内、外直肌在向上、下方注视时的强弱差异有关。在生理状态下,当
5、双眼向上方注视时,分开作用有轻度增加(<15△),向下方注视时,集合(辐辏)作用有轻度增加(<10△),但都不超过正常限度。上述生理性差异是由于外直肌与内直肌作用不同的结果,一般认为V现象是因生理差异过大,而A现象则是因生理差异过小所致。也就是说,V-外斜视是由于外直肌作用过强,V-内斜视是由于内直肌作用过强,A-外斜视是由于内直肌力量不足,A-内斜视是由于外直肌力量不足造成的。发病机制总之,V征是由于水平肌肉过强造成的,而A征是由于水平肌肉力量不足造成的。2.斜肌的原因Jampolsky认为上、下斜肌的强弱是形成A-V征的一个重
6、要原因。由于斜肌的次要作用使眼球外转,所以当下斜肌力量过强时,可致V现象;而下斜肌的力量不足时,则致A现象;上斜肌力量过强而致A现象;上斜肌力量不足则致V现象。总之,向正上方注视时水平斜度加大者,为下斜肌的原因所致,而向下方注视时水平斜度加大者,为上斜肌的原因所致。发病机制vonNoorden认为斜肌功能异常是A-V综合征较常见原因,有斜肌功能异常的A-V综合征常引起旋转性斜视。由斜肌功能异常的A-V综合征产生旋转性斜视,以水平肌止端倾斜矫正后,其旋转斜视不能矫正。而这种旋转斜视用眼底照相检查证实。3.上、下直肌的原因Brown认
7、为上、下直肌的功能强弱是形成A-V征的一个原因,由于这两条肌肉均有使眼球内转的次要作用,所以当上直肌力量过强时,可致A现象;而上直肌力量较弱时则致V现象;下直肌力量较强时,可致V现象;下直肌力量较弱致A现象。发病机制总之,向正上方注视时水平斜度差异大者,为上直肌的原因所致,而向正下方注视时水平斜度差异大者为下直肌的原因所致。4.水平-垂直直肌的原因持此种意见的人认为A-V征是由于水平和垂直作用的肌肉均有异常造成的,并非单独由某一种肌肉的异常所致。一部分患者可能主要为水平肌肉的过强或过弱、导致垂直肌肉的继发性改变所致;而另一些患者可
8、能主要为垂直肌肉功能的过强或过弱,导致水平肌肉的继发性改变,或水平和垂直肌肉功能均有改变始形成A-V征。发病机制5.解剖方面的原因(1)A-V征与面容形状有关:如蒙古人样面容(外眦部上移)可造成A-内斜及V-外斜;而反蒙古人样(高加索人)面容(外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