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49220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2
《煤矿移动变电站操作规程教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移动变电站操作规程 一、基本要求 1、移动变电站的操作者和维修人员必须取得《电工操作证》并懂得移动变电站性能和工作原理。 3、操作移动变电站的高压部分必须戴合格的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二、送电前的检查 1、检查绝缘用具是否完好。 2、检查移动变电站防爆性能是否符合规定。 3、检查各按钮是否灵活,各操作手柄和转轴是否灵活,各部传动机构是否有卡阻现象,否则必须进行修理。 4、检查各部分的螺丝是否紧固,是否符合规定。 5、检查接地装置是否齐全有效且安设符合规定。 6、检查馈出线路是否有他人作业,若有人作业,严禁送电。 7、检查馈电开关及分
2、路开关均处于停电状态且开关处于完好状态。 8、高压和低压电缆悬挂是否符合规定。 9、各馈出支线绝缘良好,绝缘电阻不低于10ΜΩ。 三、按钮基本功能 1、电分按钮:不通过单片机和信号处理回路实现开关快速继电分断;即使保护器出现故障时亦可使开关急停。 2、试验按钮:为按住不放,再按自检按钮,试验保护功能正常后,按“复位”按钮复位之后松开试验按钮,实现不停电保护功能自检,主要用于正常采煤等作业过程中进行保护自身检查,避免带故障运行。 3、复位按钮:复位记忆故障信号。 4、自检按钮:完成所有保护功能的循环检测,自检过程中显示所有功能为OK,开关分断,按复位按钮恢复正常
3、(与试验按钮组合,实现开关不分断自检) 5、功能按钮:用于主菜单及子菜单的进入,查看相关内容。 四、合闸操作 1、隔离开关合闸:按下闭锁按钮,操作隔离开关手柄至“合”位置,松开闭锁按钮使之进入限位凹槽。 2、高压侧显示窗内分闸指示灯亮,观察KV电压值,是否在允许范围,自检综保功能,按“复位”待机。 3、将移变低压开关保护电源开关旋至“合”位置,并观察低压侧显示是否正确,同时进行保护自检,按“复位”待机。 4、合闸操作 (1)手动合闸:顺时针操作储能手柄,反复2~3次即可完成合闸。 (2)电动合闸:按“电合”按钮,合闸电动机启动,电合接触器保持至完成合闸;合
4、闸后显示窗口合闸灯亮,储能手柄将进入分离位置,辅助开关合闸电动机回路接点打开,防止重复启动及储能。 (3)再次合闸:仔细观察信息窗口故障原因,移变开关请观察低压侧故障原因,故障排除复位后重复1.4。故障未排除不可重复合闸。 5、分闸操作 (1)必须将各分路馈电开关断电。 (2)任何高低压保护范围内故障均可使断路器自动分断,保护器将记忆故障原因,直至故障排除。 (3)人为分断可按“电分”、“自检按钮”,通过综合保护器实现继电分断;按“闭锁按钮”通过控制失压电磁铁回路使短路器分断;按“手动”分断按钮可实现机械快速分断。 (4)移变开关可通过低压侧“自检”按钮实现高压
5、分断。 6、注意事项: (1)检修移动变电站在验电、放电或摇侧绝缘电阻前,须检查其周围瓦斯浓度在1.0%以下,否则不得随意操作。 (2)严禁带电打开各防爆箱盖及电缆连接器。 (3)禁止带电移动变电站。 (4)故障灯为蓝色,闪烁时为故障报警,也可用于启动值测试。 (5)分合闸指示灯直接受开关辅助接点控制,分闸绿,合闸红。 (6)大门闭锁螺杆主要控制隔离开关的操作,即开门时不能进行送电合闸,大门闭合后必须旋紧该螺杆,才能操作隔离开关。 (7)停送电顺序:停电先停低压后停高压,送电先送高压后送低压。 (8)负荷高峰期间观察移变温度是否超过125℃,若超温报
6、警必须减少负荷容量,不得连续运行。 (9)移变的停送电操作必须严格执行安检科、机电队开具的《停送电作业票》,经机电矿长审批后方可执行。对没有办理《停送电作业票》而私自停送电者按违章论处,造成事故者对违章人员进行事故追查,追究责任。 (10)每月必须对移变高、低压侧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主要检查电缆接头的压接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6个月)检查和保养各隔爆面,防止锈蚀。 移动变电站变电工岗位职责1、井下变电工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持证上岗对本岗位的安全工作负责。2、变电工必须严格遵守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3、熟悉本变电所全部电气设备的
7、构造原理及性能操作方法作到停送电安全及时。4、掌握本所供电系统运行方式所带供电线路及负荷情况作到停送电准确可靠。5、严格执行停送电工作票制度熟悉掌握停送电操作程序。6、工作期间应精力集中不准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更不得脱离工作岗位。7、严格执行设备巡回检查制度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况并认真作好巡回检查记录。8、停送电必须认真核对所需停线路与实际是否相符杜绝错停、错送电事故。9、线路如有人工作交班时必须明确告知接班人员线路上工作情况并留有记录同时交接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