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3014
大小:2.85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29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贸093荣金硕0907215017篇名: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作者:周珊珊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刊发日期:2011年7月6日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特征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调整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对策123自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较大的顺差。尤其是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的“双顺差”(双顺差,就是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呈现顺差)占总顺差比例一直很大。这是我国国际收支最显著的特征。其实自2000年起,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就逐年扩大,2007年达到4453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年均
2、增长53%。2008年上半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但增长势头有所缓和。这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特征2005-2008年上半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单位:亿美元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常项目所占的顺差比重非常大,而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货物贸易顺差比较大。在2006年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增长62%,而服务贸易逆差88亿美元,下降6%。在2007年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顺差分别为3154亿美元和1214亿美元,对外汇储备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68%和26%。在2008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随着国内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我国出口增长放缓,进口上升较快,对
3、外贸易顺差由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转为有所下降。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6700亿美元,进口537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2%和31%;顺差1325亿美元,下降2%。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上半年国际收支总顺差2238259944532636经常项目差额1608253237131917占总顺差比例72%97%83%73%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63067735719占总顺差比例28%3%17%27%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一、主观成因二、客观成因1.储蓄率过高2.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倾向3.效果甚微的汇率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中国,主要动机就是寻
4、求获利机会。首先,进行直接投资可实现内部化从而节约交易费用。我国外贸市场的高额交易费用和存在的较高的贸易壁垒促使大量的跨国公司放弃国际贸易的形式而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体化策略。其次,我国廉价的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力和土地等,巨大的市场潜在容量,再加上我国政府为吸引外资给予外资的一系列超国民待遇,更加吸引外商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我国各地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强及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投资;在国际生产链中,中国更多处于加工环节,依靠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廉价的生产要素吸引了众多外国厂商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再将制成品返销母国,使得中国出口增长
5、迅速并带来了贸易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的持续顺差。一、客观成因根据国民收入理论,按支出法计算的Y=C+I+G+(X-M)按收入法计算的Y=C+S+T+Kr其中,Y为国民生产总值,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消费,(X-M)为净出口,S为储蓄,T为政府税收,Kr为对国外的无偿转移。将两式整理便可得到(X-M)=[S+(T-G)+Kr]-I公式等号右边S为居民储蓄,(T-G)为政府储蓄,Kr可以看作是国外居民的储蓄,则[S+(T-G)+Kr]即为总储蓄。可见总储蓄大于投资必然有(X-M)>0,即经常项目顺差。1.储蓄率过高‘三驾马车’需求不旺盛投资低迷出口产品价值低经济中国的储蓄率一直高于
6、投资率。高储蓄的结果是一国必须通过实物输出或资本输出的方式将自己剩余的资源借给别国使用。消费(C)、投资(I)、出口(X)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过度的储蓄挤占了消费,使得中国消费需求并不旺盛。在这种情况下,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集中于出口,反而使经济陷入一种非常不利的循环模式中: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必须保持出口较高的增长态势,而技术上又存在着约束,经济增长只能依赖于劳动密集性产品在国际市场继续保持低廉的价格,这就意味着中国劳动力收入将维持在较低水平,收入预期降低,从而又进一步限制了消费水平,最终内需难以启动,所以高储蓄使得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保持了顺差。高储蓄率对于资本金融项目的
7、影响主要表现为储蓄投资转换率低下。从居民角度分析,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渠道不多,加之固有的投资风险,居民预防性储蓄难以减少。从企业角度分析,我国金融机构通常对贷款主体附加种种限制条件,大多只愿意贷给那些经营稳定、发展状况良好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往往或者通过上市发行股票等渠道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而那些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或公司又被条件限制在外。于是企业只好转向外资,寻求与外方的合作,成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加之我国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