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27868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2
《古籍修复专家李大东古法再造延续古籍的生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籍修复专家李大东古法再造延续古籍的生命 【江南非遗编辑】李大东,1948年出生于宁波,原天一阁博物馆副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员,致力于珍贵古籍的抢救、保护与修复,为了更好地复原古籍,自己研究古纸再造,并恢复了已近消失的古代雕版印刷技艺。 记者:您修复了这么多本古籍,有什么让您觉得特别有意义的? 李大东:古籍修复非常慢,有时为了寻找底本的一个字,然后把缺字复原组合于古籍当中,需要好几天。我带了几个学生一起做修复工作,但是一年也修补不了几本。几乎每一本都是很有故事的,
2、因为只有那些我们认为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才会用心去保护、抢救和复原。而在浩瀚的古籍中,那些绝版的孤本是最有价值的,最需要保护和传承的。 先说那本再造的唐代原卷《金刚经》,它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原来在敦煌,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掠到了西方,现藏大英博物馆。作为中国最早的佛经和雕版印刷品,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是最接近唐玄奘的译本。但是我们如果想要看就必须去英国,何况还不一定有机会一睹真面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台湾的一位教授有这个电子版的复印件,他很愿意帮我完成这个心愿,但是这涉及
3、版权,U盘需要到大英博物馆去解密。没想到大英博物馆并不同意,后来,一位专业教授又帮我通过外交部的渠道得到了完整的影印件,拿到手的那天我激动得一个晚上没有睡好。 还有一本古籍特别有故事,是我费尽周折找来的,前后有十几次前往山西吧。这是辽代萧太后时期的一部经书,过去我们只见到文献上有记载,但从没有人见过实物。当时版本专家跟我建议说这是一部有特殊价值的绝孤本,就连国家古籍中心的专家也无缘一见。恰好我知道这个珍本的出处,而且那正是我每年去的地方之一,看来这就是缘分。七八年前我还在天一阁工作的时候曾去敦煌等地旅游,出于
4、对古建筑的喜爱,我们央求导游去了月亮湾附近另一个景点: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以后我每年都去,并得知那儿有辽代的经书,是在维修的时候被发现的,这些孤本既填补了印刷史上的一段空白,对于研究中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但是被发现时已有相当程度的破损。经过我的再三请求,当地文保所的领导终于被我的真诚所打动,把底本交给我来修复。 记者:一般人退休后开始享清福,而您还要选择这么寂寞而辛苦的行业,为什么? 李大东:我从来没有觉得辛苦,相反是很幸福,这份宁静从容是一种现代人所享受不到的
5、幸福。我更不会觉得寂寞,因为每时每刻,我都在跟古人交流,精神上特别充实。每一本古籍在我眼里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的,这些古代圣贤的经典书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上面都是古人的谆谆教导和积累的各种知识,是那么亲切而熟悉。每次看到有破损,我放佛听到古人无可奈何的叹息,他们那么虔诚地等待着后人的保护,作为“古籍郎中”,最大的责任就是治好它们,全力挽救它们的生命,重新赋予它们完整的生命力。几十年几百年后,我们的后人依然可以触摸这些古籍,可以超越时间,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记者:古籍修复很复杂,需要很多道程序? 李大
6、东:古籍修复是一项特殊技艺,修复一本古籍往往涉及很多道工序,一招一式皆有其规范与标准,这是一项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的工作。首先要检查古籍的破损程度、珍贵程度,这个过程是修复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古籍修复也有望闻问切。望:指的是检查破损、污渍、纸张、绢帛等材质的现有情况。闻:指的是通过气味判定纸张的矾化程度、有无霉烂。问:指的是要询问书籍来历,年代和版本,根据不同的居住地域决定修复方法和修复材料。切:指的是抚摸和检查书籍材质的保存状况。纸张的薄厚、是不是曾经有修复。然后拆书页、拍照记录,将古籍做影像资料储存。因为这
7、涉及古籍版权问题。 然后是拆线、洗书、自然晾干、修复、处理虫眼或者根据书病的情况托表或者点镶,制作纸捻、装订,修复一本古籍,有将近20道左右工序,一本30页左右、破损程度一般的古籍,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修复完毕。 记者:听说为了找到和古籍相匹配的手工纸,您还专门找人去制作? 李大东:是啊,古籍对纸张的要求很高,外行人不大关注。其实,古籍娇贵得像个“贵妇人”,既受不了风吹雨淋,又耐不住冷热潮湿。娇嫩的“皮肤”遇到霉变、虫蛀、污渍、水渍、焦脆、粘连等伤害,身价就会大打折扣。而藏于深闺秘阁,“贵妇人”又多疾
8、病缠身,仅据天一阁1976年对馆藏8万卷善本普查显示:脱线的有2427册,虫伤的3017册,水迹霉变的574册,这些占总数的五分之一。给“贵妇人”疗伤,用现代纸,不符合“修旧如旧”的古籍修复保护要求;用古代纸,去哪里找呢? 20多年前,还在天一阁工作的我曾经在全国遍寻古籍专业用纸,一无所获。后来,在研究地方志时,发现宋以后,浙江是中国造纸的中心,而奉化的棠云村有着悠久的造纸历史。棠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