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

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

ID:41326004

大小:589.9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8-22

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_第1页
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_第2页
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_第3页
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_第4页
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主要是指工作场所空气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流速。这三个参数分别反应了热量传递的对流、蒸发和辐射三种途径。5.4.1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人体体温目标值:36.5℃为保持体温,体内的产热量应与对环境的散热量和吸热量相平衡。人体热平衡方程式:S=M-W-H人体单位时间向外散发的热量H,取决于人体的四种散热方式,即辐射、对流、蒸发和传导热交换。M>W+HM

2、适的温度按生理学上的常用规定测定的舒适温度一般是(21±3)℃。主要影响因素有:季节、劳动条件、衣服、地域、性别、年龄等。·舒适的湿度舒适湿度一般为40%-60%。温度越高,高湿度对人的感觉和工作效率的消极影响越大。室内空气湿度φ(%)与气温t的关系为:φ=188-7.2t(12.2℃

3、境。目前,评价微气候环境有四种方法或指标。1)有效温度(感觉温度)有效温度是根据人在不同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的作用下产生的温热主观感受所制定的经验性温度指标。在已知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气流速度就可根据有效温度图求出有效温度。有效温度高时,人的判断力减退,如图所示。当有效温度超过32℃时,作业者读取误差增加,到35℃左右时,误差会增加4倍以上。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与人体的作业种类、作业负荷及着装等因素有关。2)不适指数DI=(干球温度+湿球温度)×0.72+40.6不适指数不适主诉率%不适指数不适主诉率%美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日本人7075105035367

4、986100难以忍受70100不适指数与不适主诉率例如:美国人当DI<70时,绝大多数人感到舒适。当DI=75时,50%人感到不舒适。3)三球温度指数(WBGT)它是指用干球、湿球和黑球三种温度综合评价允许接触高温的阈值指标。当气流速度小于1.5m/s的非人工通风条件时,采用下式计算:WBGT=0.7WB十0.2GT十0.1DBT当气流速度大于1.5m/s的人工通风条件时,采用下式计算:WBGT=0.63WB十0.2GT十0.17DBT式中,WB——湿球温度(℃);DT——干球温度(℃);GT——黑球温度(℃)。WBGT指数评价标准4)卡他度卡他度一般用来评价

5、劳动条件舒适度。卡他度可通过测定卡他温度计的液柱由38℃降到35℃时所经历的时间而求得。H=F/t卡他度劳动状况轻劳动中等劳动重劳动干卡他度>6>8>10湿卡他度>18>25>30较舒适的卡他度5.4.4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h)的环境叫高温作业环境a.高温、强热和辐射作业: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例如:冶金、铸造、热处理、制陶、砖瓦窑等。b.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例如:印染、造纸、矿井等。c.夏季露天作业:例如:农民在田间劳动、建

6、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高温作业环境的类型: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①高温环境使人心率和呼吸加快;②高温作业环境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③高温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④高温环境下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低温环境对人的影响低温环境条件通常是指低于允许温度下限的气温条件。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刺激皮肤引起神经冲动,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人体散热下降。当外界温度进一步下降时,肌肉发抖,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这种现象称为冷应激效应。人体对低温的适应力远不如对热的适应力。低温时人体的不适感迅速增加,机能迅速下降。原因:低温时,脑代谢下降,导致神经兴奋下降,传

7、导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奢睡状态。例1:冬天天气寒冷,手脚不灵活。5.4.5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1)改善高温环境1)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①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作业者远离热源(热源放在车间外部);热源在下风头;②屏蔽热源(主动保护)设置挡板,如铝材屏风(屏蔽热辐射)、玻璃屏风(屏蔽热辐射,但不影响观察),将人与热源隔离。③降湿人体对高温的不适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湿度的影响,当相对湿度>50%时,人体的发汗功能下降。降湿的可以提高人体的发汗功能,一般在通风处安装除湿器。例如:夏季空调上有除湿功能。④增加气流速度合理设计门窗,增加自然通风,提高空气新鲜度,有时还需强制

8、机械通风。2)保健措施①合理供应饮料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