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1347
大小:461.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29
《内隐记忆特点的新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998b理科学PsychologicalScience2007,30(4):998—1001内隐记忆特点的新探索4钱国英*+1游旭群2(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安,710062)接要从1911年Claparede发现遗忘症病人有回避条件反射记忆刭Graf和Schacter于1985正式提出内隐记忆这一概念,再到内隐记忆成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焦点,研究者对内隐记忆的定义、研究方法等都进行了逐渐深人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内隐记忆的相关特点也日益明晰,概念性内隐记忆、知
2、觉性内隐记忆、自动加工记忆等各亚类均具有提取自动化、年龄独立性等共同特征,但在编码、脑机制诸方面存在差异。关键词:知觉性内隐记忆概念性内隐记忆自动加工记忆1内隐记忆的界定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1。从内隐记忆的概念提出至今,其研究方法经历了从任务分离范式到加工分离范式的发展历程。任务分离逻辑认为,可以找到某些指标对应于内隐记忆,同时另一些指标对应外显记忆,在内隐记忆研究过程中,人们就沿着这样的思路发展出两类测验——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基于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
3、中发生的实验性分离,研究者对内隐记忆进行了不同的理论解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Tu
4、ving的多重记忆系统说和Roediger的迁移适当加工理论。多重记忆系统说认为,记忆有多个不同的子系统组成,而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Tulving提出了内隐记忆的知觉表征系统,并通过计算内隐记忆测验之间和外显测验之间的相关情况来论证这一系统的合理性。与多重记忆系统说推断出的多个记忆系统不同,迁移适当加工理论则主张单一的记忆系统,它把实验中发生的任务分离现象解释为测验所要求的不同加工过程。具体来说,内隐测验(间接测验)反映了
5、材料驱动加工过程,而外显测验(直接测验)则反映了概念驱动加工过程。前者主要指的是对刺激项目表面特征和知觉特征的分析,后者则针对刺激项目意义和语义的加工。Roediger的这一理论获得了许多研究的支持【2_5j(Blaxton,1989;Roediger,1990;Weldon&Coyote,1996;Mulligan,1996),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也发现(Blaxton,1989),这种针对知觉特征的粗略加工过程和针对语义概念的精细加工过程可以同时存在于直接测验和间接i煲4验之中,从而启发人们对内隐记忆进一步地细分,在
6、更为明确的领域中探讨内隐记忆的特点。到了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们在大量的实验中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大多数记忆测验均包含不同程度的意识和无意识加工。在这种趋势下,]acoby提出了加工分离程序,对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控制加工和自动加工)进行了分离,从而使得单一记忆测验中意识、无意识的贡献有了量化的指标。结合任务分离和加工分离两种范式下的实验结果我们+受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优秀研究生培养基金资助。÷÷通讯作者:钱国英,女。E-maihqianguoying@163.corn可以看到,在任务分离范式下,
7、内隐记忆可以细分为加工知觉特征的知觉性内隐记忆和加工概念特征的概念性内隐记忆;在加工分离范式下,无论是针对知觉特征还是针对概念的间接记忆测验都同时包含无意识和意识的加工成分。我们把记忆的无意识加工过程称为自动加工记忆,可以分为直接测验下的自动加工记忆和间接测验下的自动加工记忆。后者包括材料驱动间接测验中的自动加工记忆和概念驱动闻接测验中的自动加工记忆。2内隐记忆的特点内隐记忆的界定和细分依赖于实验采取的研究范式,因此,内隐记忆的特点又可以从不同研究范式下内隐记忆的不同领域来进行比较探讨,包括知觉性内隐记忆、概念性内隐记
8、忆、材料驱动和概念驱动两类间接测验下的自动加工记忆以及直接测验下的自动加工记忆。2.1知觉性内隐记忆和自动加工记忆特点国内学者杨治良、朱滢等人【61提出:选择敏感变量观察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分离,是研究内隐记忆特点的主要手段,并对国外知觉性内隐记忆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发现内隐记忆在十多个方面不同于外显记忆:加工水平、注意状态、年龄、刺激呈现时间和记忆负荷量不影响知觉性内隐记忆,却影响了外显记忆;感觉通道的改变、保持时间和材料知觉特点对知觉性内隐记忆影响很大,对外显记忆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干扰和系列位置特点对知觉性内隐记忆
9、影响很小,而对外显记忆却很大uJ等。知觉性内隐记忆还有个体差异不显著性、生物适应性的特点,在大脑机制上具有顽强的抗损伤性,而且知觉性内隐记忆主要依赖于枕叶,可能与额叶、颞叶、基底核有关。此外,杨治良等人使用独特的方法来研究内隐记忆,发现了知觉性内隐记忆的其它一些特点,如,贮存密度高,传递速度快【7】,稳定性强捧j。目前许多研究发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