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学院学术团队

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学院学术团队

ID:41308314

大小:1.48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1

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学院学术团队_第1页
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学院学术团队_第2页
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学院学术团队_第3页
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学院学术团队_第4页
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学院学术团队_第5页
资源描述:

《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学院学术团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学术团队2018年度建设报告一、基本信息所在单位: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团队负责人姓名张长宽出生年月1954.1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团队成员人数17主要研究方向海岸防灾减灾、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发展目标(请在相应选项中打√,可以多选)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②□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③□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④□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⑤□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⑥□校级优秀教学团队⑦■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基本情况及围绕主要目标任务的分工姓名出生年月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分工签名张长宽1954

2、.1硕士教授团队负责人龚政1975.10博士教授团队成员陈永平1976.1博士教授团队成员蒋勤1963.5博士教授团队成员王震1963.5硕士副教授团队成员谭亚1970.6硕士副教授团队成员陈君1974.8博士副教授团队成员陶建峰1980.1博士副教授团队成员潘毅1985.10博士副教授团队成员周曾1987.10博士副教授团队成员李欢1983.5博士副教授团队成员邰佳爱1973.5硕士讲师团队成员周晶晶1981.4博士讲师团队成员储鏖1976.5硕士讲师团队成员徐振山1988.12博士讲师团队成员许

3、春阳1987.2博士博士后团队成员张茜1989.5博士博士后团队成员一、2018年度研究进展项目团队成员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紧密围绕海岸防灾减灾、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方向,又获得了新的突破。在潮滩水沙特性及动力过程、潮滩潮沟系统地貌形态特征、潮滩生物动力反馈机制和生态动力地貌数值模拟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阶段性创新成果。潮滩水沙特性及动力过程研究。(1)开展了粉砂质多组分泥沙的单向流冲刷实验研究,发现级配对粉砂质泥沙起动及冲刷具有控制作用,揭示了粉砂冲刷具有粘

4、性沙和非粘性沙的双重性质;(2)开展了风、浪耦合作用下粉砂质泥沙垂向悬浮规律的实验研究,初步发现风对近底边界层动力影响较小,但可改变浪致水流紊动结构和悬沙垂向分布;(3)开展了絮凝过程影响下浮泥悬扬实验研究,发现细颗粒泥沙絮团影响浮泥层垂向浓度分布和悬扬速率;(4)现场捕捉到潮滩剖面冬夏季节水沙过程及近底水沙结构,阐明了极浅水时段流速和含沙量突增现象的空间变化机制,发现了近底边界层的不平衡输沙规律。潮滩潮沟系统地貌形态特征研究。(1)创新了基于地形迭代的序列水边线潮滩高程监测方法,构建了大面积、长历

5、时潮滩地形数据库,为潮滩动力地貌演变研究提供海量数据支撑;(2)通过中长期全剖面滩面高程现场观测,发现了潮滩双凸型剖面呈现的“稳定-淤积-侵蚀-淤积-侵蚀”韵律特征,阐明了滩面高程季节性、分带性变化的演变规律;(3)基于现场资料分析,构建了微观沙纹地貌与极浅水水沙过程响应关系,量化了短历时极浅水过程对涨潮向岸输沙和微地貌塑造的贡献;(4)基于潮滩潮沟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潮差变化、涨落潮不对称、海平面上升等对潮沟系统演变的影响机理,揭示了开敞式潮滩-潮沟系统发育演变动力机制,阐明了潮沟地

6、貌发育驱动因子与地貌平衡的互馈机制;(5)基于Exner床面变形理论,以输沙率及其梯度变化作为判据,创新性提出了四种地貌平衡态的数学描述,统一了对河口海岸地貌平衡态的认识。潮滩生物动力反馈机制研究。(1)新建了江苏盐城大丰斗龙港潮滩野外观测基地,同步采集了植被、微生物、水沙地貌等多种数据,为盐沼植被动力地貌过程研究积累基础资料;(2)基于无人机搭载高光谱传感器,构建了盐沼和潮沟地貌精细化监测成套技术,获取了盐沼植被生物量数据和盐沼簇团的扩张速率,捕获了潮沟的形成、发育和消亡过程;(3)开展了潮滩生物

7、泥沙现场采样及室内试验,发现了生物膜对泥沙起动的抑制作用,揭示了生物膜在底床深度方向的衰减规律和生物-动力响应关系;(4)自主研发了考虑盐沼生长、消亡的植被生态动力地貌模型,模拟了盐沼弱流、消浪、捕沙作用与地貌演变的耦合过程,初步阐明了盐沼前缘簇团与陡坎地貌的转换机理。生态动力地貌数值模拟平台构建研究。(1)考虑水动力-泥沙-植被-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搭建了多因子作用下粉砂淤泥质潮滩动力-植被-地貌耦合模型模拟平台;(2)综合考虑多组分泥沙相互作用、干扰沉降、高含沙制紊等物理过程引起的近底悬沙分布,

8、重新率定近底参考浓度公式,构建了复杂动力作用下粉砂质多组分泥沙运动计算模块;(3)基于底床固结的动态平衡理论将经典的Gibson泥沙固结公式进行了重构,研发了适用于低含沙浓度环境的固结模块;(4)采用土力学应力-应变分析法,耦合水沙运动过程、边壁侵蚀过程和岸壁坍塌过程,研发了潮沟边壁侵蚀后退数值模块;(5)基于动力-植被-地貌耦合模型模拟平台,研究了江苏近海区域年际泥沙运动和近30年的输沙格局变化,发现了辐射沙脊群存在大尺度的“∞”形泥沙输运循环规律和输沙格局总体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