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03301
大小:5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1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富春山居图》与《星空》【内容摘要】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具有独立的价值。有人曾说,艺术就是艺术,犹如水就是水一样,它的美学价值无需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不过,如果我们想更好地欣赏个别艺术作品,还是要首先了解人类艺术的全貌,唯有在这个历史全景中,才能凸显具体作品的创造性特性。而且,艺术是人类精神王国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是精神和物质相互结合的审美产品。因此,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
2、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中国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认为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中后生的一部分;而西方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为人类而存在。这种观念的差异,表现在艺术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张,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和风格。中西方世界观、艺术观等方面虽然有着差异,但毕竟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类,必然存在着相似或共同点。一件艺术品,内容方面的因素有主题、题材等,不同的内容决定了作者采用不同的形式,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不同的内容也会有相类似的表达方式。美术
3、史上的大量事实,展示了中西方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复杂关系。美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展示了中西方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复杂。【关键词】:中西;绘画;艺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凡高;星空【正文】1.《富春山居图》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
4、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明代的著名文人周知麟对此赞叹说:“黄志久,画之圣者也,书中之右军;至若《富春山居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这幅作品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黄公望非常喜欢在富春江两岸带着画本游历写生,他画《富春山居图》前后共用了三四年的时间,
5、在他画完最后一笔时,已是80多岁的高龄。图绘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画中景致,是他一生对富春江的记忆的积累。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在布局上采用积树成林,垒石为山的方法,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整幅作品境界阔大,气势恢宏,跌宕起伏,饶有韵致。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早已内化并发展为自身的形式语言,显得更为简约苍劲,浑厚老
6、辣。山石的勾、皴,准确的表现江南丘陵的特征,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平沙则用淡墨勾勒,枯湿并用,变化神奇。除了率意老辣的皴笔和潇洒奇纵的点苔之外,水墨渲染恰如其分,且处处见笔,功力深厚。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这是一幅浓缩了画家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之作,无怪乎董其昌见了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2.《
7、星空》凡高的宇宙,可以在《星空》中永存。《星空》这幅画是凡高在精神病院中纯意象性的创造,而不是对某地某景的写生。它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凡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将以往所描绘的众多母题融汇在画面中,包括柏树、橄榄树林以及星空。几乎每一件事物
8、都被赋予了寓意,星空具有某种神似的力量,而小镇代表了世俗生活,他对上帝的召唤置若罔闻。柏树则象征着作者自身不甘平凡的灵魂,它遗世独立,渴望投入上帝的环抱。凡高记述道,当他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时,“柏树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在地中海一带,柏树往往摘种在墓园中,象征着哀悼与不朽。作者在这里似乎用柏树喻示他已预见到自己的死亡,同时向往着在彼岸世界获得永生。在凡高之前,从未有人敢于将自然描绘得如此主观,他用画笔告诉世人,如果画家想要表达自身的感受,那么一切题材皆可为我所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