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石油与天然气的多元成因

论石油与天然气的多元成因

ID:4128937

大小:745.3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29

论石油与天然气的多元成因_第1页
论石油与天然气的多元成因_第2页
论石油与天然气的多元成因_第3页
论石油与天然气的多元成因_第4页
论石油与天然气的多元成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石油与天然气的多元成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9卷第6期新疆石油地质v01.29。No.62008年l2月XINJIANGPETROLEUMGEOLOGYDec.2008文章编号:1001—3873(2008)06-0768—07论石油与天然气的多元成因郭占谦(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中国是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油气资源的持续发展需要新的适合于中国地质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从生命起源的角度看问题,“生命物质”也来源于“无机物合成的沥青”,油气的有机与无机成因说都只说到了物质演化不同阶段的作用,依

2、中国地质特征分析,油气应具有多种生成机制与模型。中国含油气盆地的特殊风格是火山活动活跃,由此引出了多种生烃机制:火山活动贡献了有机生烃机制灶体生烃模型与催化生烃模型、贡献了无机生烃机制,还贡献了可以再生的合成生烃机制。关键词:生命起源;火山活动;油气有机成因;油气无机成因;油气的多元成因中图分类号:TEll2.1l文献标识码:A关于石油、天然气的成因问题,最早提出认识的是1763年俄国学者M.B.罗蒙诺索夫,注意到油气的成因与火山活动有关,同时又提出了石油是煤在地热作用下干馏产生的有机成因构想llJ。从一开始M.B.罗蒙诺索夫就

3、注意到油气成因的二元论。“有机成因”与“无机成因”的争论,至今已有244年。在这244年间,关于油气成因的认识,始终是循着”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进行着。当今科学发展已进人多学科交叉时代,“非此即彼”的认识客观事物发生与发展的思维模式显然不够了。恩格斯指出:“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是和进化论不相容的。⋯⋯‘非此即彼’是愈来愈不够了。⋯⋯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对自然观的这种发展阶段来说,旧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就不再够了”[21。1从“生命起源”看油气成因之争传统的油气生成理论认为,石油与天然

4、气是由生命物质转化来的有机质再经热降解过程生成的。甚至“在美国和大多数西方国家,认为所有工业性油气藏和煤矿完全为生物成因的有机论是如此肯定,以致对它的任何偏离都被这方面的大多数专家认为是极成问题的。油气勘探的战略和方法均以这种理论为基础,资源预测通常根据严格限定于由这种理论导出的思想方法来进行。这种预测对世界经济已经有深刻影响”131。何永晋在1995年1月30日《中国石油报》撰文说:俄国学者否定传统油气田形成理论,提出“不是石油来自生物,而是生物来自石油”,地球油气储量比估计的要多。早在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煮沸无机化合

5、物氰酸铵时,得到了过去一直被认为只能在活的有机体中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尿素。此后,人们进一步完成了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工作。这就证明了无机界和有机界具有统一性,那种认为自然界是永远不变的,无机界只能产生无机物,有机物只能产生于生命机体的形而上学观点宣告破产了141。达尔文认为,生物最初是从非生物发展而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都是一个共同的祖先旧。英国人米勒(1953)通过玻璃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放电实验,获得了氨基酸等有机物。⋯⋯在地球的热聚合等作用的促进下,逐渐由氨基酸_÷类蛋白质_蛋白质,⋯⋯完成了向原始生命进化的飞跃。从而进入了

6、地球历史中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嗍。赵玉芬院士指出:磷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米勒放电实验中合成氨基酸的形成;紫外线诱导核苷及脱氧腺苷的合成、多聚磷酸诱导核苷的磷酰化反应[71。日本生命起源研究会主席Prof.KensiKobayashi模拟太空环境,用^y一射线、紫外线及高能质子照射由CO、CH。、NH,及H:O组成的体系,均能产生复杂的沥青状多聚物。沥青状多聚物水解后发现有多种氨基酸、尿密啶及胞密啶。这种在太空状态合成的有机分子可能保存下来并进入地球,也可能具有催化功能18I。上述研究成果认为,有机分子是在太空环境下,由

7、无机分子经化学合成后进人地球的。而生命物质则来源于烃类物质中的“沥青”。这表明,烃类物质的生成不是“非此即彼”的单一机制,而是“亦此亦彼”的形成机制。收稿日期:2008-03—21.作者简介:郭占谦(1935一),男,河北昌黎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石油地质,(Tel)0459—5513071.万方数据第29卷第6期郭占谦:论石油与天然气的多元成因·769·2深入研究生烃理论的迫切性油气有机生成论认为,油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中国油气资源的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油气生成理论,而更多的油气生成理论需要多元生烃机制与模型的支持。白春礼院士曾

8、指出,在地质学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工作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证明西方学者提出的假说和理论的研究多,提出我国自己的假说和理论少;单一学科封闭式研究多,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研究少;模仿性研究多,独创性的成果少191。我国石油地质界在与国际接轨思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