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82352
大小:28.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1
《贲门癌护理查房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护理查房记录时间:2014-9-26查房人姓名:刘方病人姓名:李春田性别:男年龄:54岁床号:18床住院号:81981病史:患者因车祸致腹部、胸背部及全身多外痛痛,无头晕头痛,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腹痛为持续性,位于右下腹、右侧背部疼痛入院,右肩部正位片示:右侧肓胛骨骨折,腹部立位平片示:消化道穿孔征象。入院时生命体征:T36.6℃;P90次/分;R20次/分BP107/70Mmhg。完善相关检查后,立即在全麻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多外挫伤伴穿孔,行肠系膜破裂清创修补术+肠破裂修补术+兰尾切除术,术早置腹腔引流管及盆腔引流管各一根;置胃管、尿管各一根;术后予吸氧
2、、心电监护、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各引流管在位、引流通畅并妥善固定,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尿管于25号拔除,胃管、腹腔引流管于26号拔除,于27号可进食流汁饮食,现患者T36.2℃;P78次/分;R18次/分,血压120/78mmhg,皮肤完好。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焦虑、恐惧——与对陌生环境 及知识缺乏有关 护理措施:①满足生理病理的需要,如对休息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②满足感情的需要,给以充分的的同情与关心,尊重和重视患者。 ③提供必要的信息,如疾病的知识、诊断、治疗方法及作用,手术效果及预后等 ④
3、对环境陌生:护士应缓慢而平静地介绍环境,尽量按照住院前的生活规律制定计划,鼓励其对情景逐渐掌握 ⑤进行保健教育与指导,提出值得注意的行为问题以引起今后注意,⑥介绍松弛方法。如听音乐、呼吸练习、读书及参加各种活动等 ⑦必要时使用药物解除焦虑。 评价:患者主诉焦虑感减轻,并能适应新环境。二、知识缺乏缺乏术后置管的相关知识护理措施:①妥善固定各管道,并定期更换固定胶布,保持胃肠减压的有效负压,并告知病人目的。 ②告知管道留置的重要性,嘱勿自行拔管 ③半卧位或45°以上卧位,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反折 ④活动时管道保留一定长度,防止牵拉滑脱 ⑤各引流袋勿高于引流口 评价:患者及家
4、属掌握管道护理知识。 三、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手术及术后放置引流管有关护理措施:1、协助病人进食。2、做好生活护理,保持患者皮肤与床单位的清洁;3、协助患者床上翻身,注意引流管勿脱落,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保持充足的睡眠;4、下床活动时家人注意陪伴,注意勿跌倒。评价:患者手术后得到良好的护理,未发生脱管及跌倒等现象。四、有生命体征改变的可能 与手术创伤有关 护理措施①麻醉未清醒期间,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②掌握病人基础生命体征,根据要求监测生命体征并正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 ③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 ④注意病人的主诉,观察有无胸闷气急,
5、心悸等现象 ⑤观察尿量合理安排补液速度,保持出入量平衡 ⑥床边备好抢救药物及用物 ⑦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性质,有出血及异常情况及时汇报。 评价:患者术后24小时得到有效监护,生命体温平稳,平稳度过危重期。五、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口腔炎、压疮、泌尿道感染、坠地积性肺炎等)—— 与多侵入性管道、术后卧床有关 护理措施:①留置胃管期间,每天刷牙2次,口腔护理1次 ②手术切口处保持干燥,勿抓挠,每周2次在无菌操作下更换敷料。潮湿、渗液及时更换 ④ 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每日会阴护理两次,每周更换引流袋两次,注意无菌操作;⑤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定期检测血象 ⑥控制陪客,减少人员流动
6、 ;按时翻身拍背,及早取半卧位,防止坠积性肺炎及压疮;⑦保持室内空气的温湿度,预防感冒 ⑧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评价:管道留置期间没有感染发生李小利: 疼痛 与手术创伤有关 及无法适应感知改变 有关 护理 措施:①采用良好的暗示消除疼痛,使病人放松,消除紧张 ②理解病人的痛苦,视病人为亲人,为他们排忧解难 ③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创造积极愉快的环境和情绪 ④鼓励病人说出疼痛并教会他们使用镇痛泵合理使用药物止痛 ⑤介绍松弛方法,如听音乐,呼吸练习,引导幻想,催眠,读书等李静:排尿模式改变 与留置导尿有关 护理措施:②善固定导尿管,防止扭曲,滑脱,折叠。 ②尿管夹闭锻炼膀胱
7、功能,每3个小时或根据病人主诉开放一次 ③在无菌操作下会阴檫洗2次每日,并多次清水檫洗,每周更换引流。 袋2次 评价:患者留置尿管期间没有发生感染引流通畅。 马蓉碧:患者住院期间得到有效护理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病情平稳。生活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指导患者出院后饮食的护理,如:少食多餐,流质饮食为主,禁辛辣油炸类饮食。加强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嘱患者及家属定时复诊,如有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与科室联系就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