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第一节 血液检查

实验诊断第一节 血液检查

ID:4127432

大小:313.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7-11-29

实验诊断第一节  血液检查_第1页
实验诊断第一节  血液检查_第2页
实验诊断第一节  血液检查_第3页
实验诊断第一节  血液检查_第4页
实验诊断第一节  血液检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第一节 血液检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诊断第一节血液检查复习题1.传统的血常规检查包括哪些项目?参考值如何?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有何临床意义?3.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4.简述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步骤。5.试述血沉的参考值和增快的常见原因。一、血液一般检查一、血液一般检查(一)白细胞检查1.为什么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减?因为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50%~70%,其增减直接影响着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其他类型的细胞占总数比例较少,其增减与白细胞总数影响不大。2.在某些生理情况下,为什么中性粒细胞可以增多,但增多的程度不会超过正常值的2倍?因正常生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壁上附

2、着的数量与在血液流动着的数量为1:1。在血管壁上附着的细胞与在血液流动着的细胞可以不定时的进行交换。但是,抽血检查主要是检查的在血液流动着的细胞。当血管收缩或血流加速时则导致附着在血管壁上的部分细胞进入血流,导致抽血检查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在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时也存在有生理性增多的因素,但是当中性粒细胞增多超过正常生理情况的2倍时,说明骨髓释放的数量明显增加。3.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关系。4.核左移、核右移、中毒颗粒、空泡变性的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在周围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以三叶核为多数。(正常核像)(1)核左移:周围血液中细胞核呈杆状和分为二个叶的

3、中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娃娃兵上战场,严重感染所致)(2)核右移:细胞核分为四个叶或四个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增多。(老年人不能退休,骨髓造血不良造成)(3)中毒颗粒:在细胞染色时,变性蛋白着色,提示严重感染。(4)空泡变性:属于脂肪变性留下的痕迹,也提示严重感染。5.造成中性粒细胞减少机制:(1)骨髓造血受到抑制例如病毒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理化损伤等。(2)中性粒细胞破坏增加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6.造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机制:凡是由于过敏因素造成的疾病均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主要机理:过敏反应→炎性介质(其中有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

4、性粒细胞游出增多。7.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1)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例如: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大手术后,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查不到。当嗜酸性粒细胞数量逐渐恢复则说明病情好转。(2)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嗜酸性粒细胞可减少。8.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相互影响。凡是急性感染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则相对减少。凡是对骨髓有抑制的感染性病变,如病毒感染,在白细胞总数不高的情况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所占比例则增加。其原因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不仅在骨髓中产生,在骨髓外也可以生成。但在感染的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白细胞总数不高时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所占比例则增

5、加。(二)红细胞检查1.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1)记熟正常参考值。(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生理性贫血;病理性贫血。(3)根据红细胞平均值测定判断贫血的类型、分析造成贫血的原因。(4)网织红细胞的概念;网织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三)血小板计数1.血小板减少(1)生成障碍:骨髓受到抑制(2)破坏与消耗过多:免疫反应、脾亢。(3)分布异常:脾肿大等。2.血小板增多(1)原发性增多(骨髓病变)(2)反应性增多(急性溶血、失血)。(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1.生理性增快的原因血液稀释、血液中某些成分的增加有关。2.病理性增快某些疾病造成带正电荷的物质增多,

6、破坏了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的稳定性,增加了红细胞的沉降速度。二、溶血性贫血的实验检查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通常分两个步骤:(1)确定是否存在溶血明确红细胞破坏增加和代偿性增加的依据。例如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加、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尿中尿胆原强阳性、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等。(2)确定溶血的病因结合病史和选择针对性试验进行确定。如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酸溶血试验和蔗糖水溶血试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免疫性疾病;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蚕豆病、伯氨喹型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等。三、出血与血栓

7、性疾病的检查1.出血时间测定2.凝血时间测定3.凝血活酶时间测定4.血浆凝血酶原时间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的过筛试验和确诊试验。第二节尿液和肾功能检查复习题1.尿液一般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常见的病理液外观有哪些?各有何临床意义?3.何谓蛋白尿?试述常见蛋白尿的成因和临床意义。4.尿液内细胞管型有几种?各有何临床意义?1.常见的病理液外观及临床意义。血尿(肉眼血尿)→出血血红蛋白尿→溶血胆红素尿→阻塞性和肝细胞性黄疸乳糜尿→淋巴管阻塞脓尿→感染气味:氨臭味、烂苹果味、蒜臭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