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镇痛的穴位

中医镇痛的穴位

ID:41265397

大小:337.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0

中医镇痛的穴位_第1页
中医镇痛的穴位_第2页
中医镇痛的穴位_第3页
中医镇痛的穴位_第4页
中医镇痛的穴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镇痛的穴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在外科的常用穴位(一)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手术以后出现副反应敷贴的穴位有:主穴:止痛穴(图1)内关穴(图2)足三里(图3)曲池穴(图4)配穴:肋痛加支沟穴(图5)和阳陵泉穴(图6)胃痛加中脘穴(图7)头痛加合谷穴(图8)尿潴留加中极(图9)和三阴交(图10)发热加大椎(图11)(二)出现局部的关节或肌肉疼痛敷贴的穴位是:阿是穴(也就是常说的那痛贴那)止痛穴O(图1)本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之间,第四、五掌指关节与手背腕横纹连线之中点‘约在中渚穴上一寸图1内关穴(图2)位置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主治症

2、状: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图2足三里(图3)位置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主治症状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图3曲池穴(图4)位置: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

3、症状: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等。图4支沟穴(图5 )位置在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伸臂俯掌,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处取穴主治症状 头痛,耳鸣,耳聋,中耳炎;目赤,目痛,暴喑,咽肿,热病,瘰疬;咳引胁痛,胸膈满闷,卒心痛,逆气;便秘,呕吐,泄泻;经闭,产后血晕,乳汁不足;胁肋痛,肩臂腰背酸痛,落枕,手指震颤,腕臂无力;缠腰火丹,丹毒。图5阳陵泉(图6)位置采用仰卧位

4、或侧卧位取穴,仰卧时对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取之主治症状(一)胆腑病证 (二)筋的病证  (三)经脉通络上的病证图6中脘(图7)位置:中脘:任脉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主治症状: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图7合谷穴(图8)位置于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主治症状孕妇慎用(娠妇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主脉浮于表,伤寒大渴

5、,发热恶寒,头痛脊强,喉痹,唇吻不收,口噤不开,偏正头疼偏风,风疹,腰脊痛。图8中极(图9)位置: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膀胱的募穴。主治症状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图9三阴交(图10)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症状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图10大椎穴(图

6、11)位置: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症状:头项强痛,疟疾,热病,癫痫,骨蒸潮热,咳嗽,气喘,上呼吸道感染,脊背强急。现多用于颈肩部肌肉痉挛,颈椎病,落枕,感冒,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病等。图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